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发布时间:2024-11-12
发布时间:2024-11-12
学习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图表看看)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两个前提:
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两个级数:
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
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两个抑制:
积极性抑制:战争、瘟疫、饥荒等
预防性抑制: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育 道德性抑制
三个命题:
人口增加必然地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当生活资料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
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评价:
问世以来,毁誉参半。
他的理论一举粉碎了和谐宇宙的一切美好希望,推翻了人类进步的前景,而代之以
贫瘠、阴暗而冷清的未来 客观为人类未来敲响了警钟
首次系统地论述了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并将其理论化
学习
中国人口思想史 (一)传统人口思想
1、增殖人口观(农业社会)(儒家) 孔子:“孝”,多子多福;人口与治国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丛,陷害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
墨子:鼓励早婚、反对蓄妾、反对战争、反对久丧
2、适度人口思想(法家) 商鞅 韩非:“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
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3、限制人口思想:
杜佑(唐朝)
根据汇总的历代人口资料,写了《户口人丁论》,力劝朝廷吸取晋隋的经验,不可盲目增加人口,特别指出统治者的行为影响人口的多寡。开明的统治者应该扶植人民的经济实力,不可横征暴敛。
中国的马尔萨斯——洪亮吉、汪士铎
洪亮吉(清)
比马尔萨斯早五年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人口压力和人口与生活资料按两种级数增长的观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注意人口增殖的学者。
《治平篇》:天下太平人口具有增长的巨大潜能 《生计篇》:人口增长和土地、商品等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提出人口多的种种危害:生活水平下降、劳动力贬值、工资水平下降、大量
的失业人口
没有提出可行的控制人口的方法
汪士铎(清):
人口增长的两大危害:社会动乱、素质下降 减少人口的办法:
1、严刑峻法,扩大死刑的执行范围 2、加重多子女的赋税
3、提倡男女独身,鼓励出家 4、提倡晚婚
5、推行避孕、绝育方法
缺乏严格、详细的论证,只是建立在感性观察的基础上。
学习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主要观点 (个人归纳版,如有问题,自己看书加课件)P37
《新人口论》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明确地把中国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新人口论》主要观点是: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计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2.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五大矛盾 人口与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工业原料方面的矛盾
人口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科学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1)积极发展生产 2)控制人口数量
实行定期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 实行计划生育
加强控制人口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提倡晚婚晚育(男25,女23) 运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 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
运用避孕的办法,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 3)提高人口质量
杜蒙特 社会毛细血管学说
指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机遇,这些向上发展的渴望就像油灯中的油,会顺着燃烧的灯芯自然地向上。
中国人口社会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人满之患”,西方人口学思想的本土化 陈长蘅,1918,《中国人口论》:适度人口 许仕廉,1930,《中国人口问题》:融合马和孙的思想 陈达,1934,《人口问题》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
建国后的人口普查,领导人和学者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马寅初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新起步
特点:1)人口问题(数量、质量)造成社会问题;2)生育率研究;3)人
口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4)专题研究:婚姻家庭、养老、独生子女;5)全面介绍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
一般生育率
也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发展中国家生育模式的特点
1.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表现死亡率和出生率之间非同步化。
2.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下来,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3.与传统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依然存在,成为生育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发展中国家对高生育率的控制主要依赖于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
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 第二,生育数量的看法; 第三,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
传统生育意愿与现代生育意愿比较(理解) 1、传统生育意愿
特点:倾向生得越多越好;男性偏好;重数量轻质量 主要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具有产生“多男子”的内在需求,
农业经济本身决定了男性劳动力是国家、家族和家庭最主要的财富。 2、现代社会的生育意愿
特点:倾向少生;没有性别偏好;重视子女质量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运作单位是个体行动者,因此以个人为本位的自我发展变得格
外重要。自我发展包括父母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子女一代的发展。 生育观念的变化成为生育率下降的最根本机制。
婴儿死亡率
(IMR)是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
新生儿死亡率 (NMR)是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生后28天以内或一个月以内的死亡婴儿数占同期出生婴儿总数的比例
生命表
生命表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指标构成的统计表,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分年龄死亡率反映出的同期出生的一批人自出生后陆续死亡的全部过程。
平均预期寿命
表示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学习
死因分析是指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社会学角度的死因分类
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黑死病、艾滋病、非典、H1N1) 退行行疾病引发的死亡;(是指人体的某种生理退化,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 妇婴疾病引发的死亡;(殖健康;妊娠、分娩和新生儿病) 外因死亡;(称非正常死亡,如火灾、水灾、交通事故、战争、自杀和他杀等) 其他,如地震引发的死亡
人口迁移
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的结构性特征
第一,国际人口迁移具有地区性结构特征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从贫穷国家向富裕国家
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结构特征
“客籍工人”-出国劳动力
第三,当代国际人口迁移具有政治性结构特征
交换战俘,疆界调整,新建国家,内部合并(东西德)
第四,难民和非法移民人口增加
生存型难民,政治难民
第五,女性移民人口有增多趋势
中国大陆的越南女,菲律宾女佣
第六,高素质移民在增加
留学不归
中国人口迁移历史分为哪几个时期?
第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前,是一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是一种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 第三阶段,从1368—1840年(明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是开发型人口迁移 第四阶段,1840—1949年(鸦片战争始至新中国),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式的人口迁移特征 第五阶段,1949—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口迁移具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第六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人口迁移呈现出相对开放的态势
推拉理论
推力: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
生存环境: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人为因素:政治动荡、宗教、种族冲突、人口过剩
拉力:迁入地存在着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
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和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差距
人口转变(诺特斯坦)
人口转变指人口再生产模式由高水平的人口均衡向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转变,即人口由很高的出生率死亡率转变为很低的水平的这种过程。
学习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存在的难题 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很低,城市人口增长的幅度常常超过工业增长的速度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三,教育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四,较高的婴儿死亡率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存在的特点(结合理解)
第一,起步晚。欧洲在18-19世纪发生了第一次人口转变,而发展中国家的高死亡
率在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上半叶开始陆续下降。
第二,在死亡率下降的同时,出生率直至20世纪70年代仍然保持高水平,人口迅
速增长。人口爆炸给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70年代,生育率下降,但与死亡率相比下降的速度不明显。
第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具有较强的认为痕迹。 第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道路各有千秋,缓慢各异。
抚养系数
是之非劳动适龄人口数(消费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同期群和同期群效应
同期群:同一年代出生的一群人。可理解为由年龄近似者构成的阶层,他们是一组具有相同社会时代背景的人口。由于同期群共同经历了相同的社会历史事件,因此在社会变迁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期群效应:一个同期群的人口规模能够建构一个时期。当社会变迁对一代又一代的同期群产生不同影响时,生命轨迹的历史效应就以同期群在同一年龄所具有的不同经历表现出来,它把在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口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这一人口群体所具有的经历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人口老龄化
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课堂讨论:延长退休制度?
性别比
是同年龄组内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 性别分层的表现形态
(一)观念领域的性别分层
一系列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两性关系的价
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二)公共领域的性别分层
社会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表现为两性社会劳动分工和政治参与、权利关
系上的不平等。
(三)私人领域性别分层
私人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两性分工。
学习
人口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首先,社会分层影响人口的生产、再生产和人口过程。
(1)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口具有不同的生活质量,这种差异直接作用于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
(2)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分层状况决定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特点。 (3)社会分层与人口过程紧密相关;
(4)不同社会阶层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的看法。 其次,人口规模、质量和人口再生产影响着社会分层
(1)从历史的角度看,人口增长和社会分层是一个同向增长的过程 ;
(2)从微观的角度看,家庭通过提高子女的质量,减少生育数量可以改变家庭社会地位 (3)人口增长和阶层流动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
贫困人口的结构性特征
第一、绝对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第二、从城乡结构看,城乡有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 第三、从就业结构看,失业人口比就业人口更易于成为贫困人口。
第四、从家庭结构看,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母亲家庭易于成为贫困人口。 第五、从教育结构看,文盲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易于成为贫困人口。
婚姻挤压(marriage squeeze)
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等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的现象。
课堂讨论:离婚率变迁、闪婚(新现象)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
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了人口分布的基本轮廓 (2)社会历史因素
人口分布状况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任何现有的人口分布似乎都可以找到它历史发展的轨
迹和生动的历史故事 (3)经济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
城市化三方面的含义
从动态角度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
从静态角度看,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比例; 从结构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人口分布
学习
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1、多种模式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2、城镇结构失衡
一方面,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迅速发展,中小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功能不足。 另一方面,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内地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发展缓慢。 3、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政府行政色彩
户籍制度长期影响城市化进程,成为农民城市化的重要制约力量。
4、经济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是注入式城市发展模式,如深圳,外资 二是自发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如温州,民企 三是混合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如洛阳
未来人口与发展战略
对未来人口预测的几点结论
未来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生育将以波动的方式向人口更替水平逼近,总和生育率将保持
在2.1左右;
人类死亡率水平将会沿着过去的死亡率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下降;
人口的地区分布将发生变化。世界人口增长的绝大部分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一、悲观主义理论
人口的无限增长使有限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口不仅处于饥饿状态,还将窒息在自身排出的烟雾之中。人类社会终将处于无法预知的悲惨境地。
代表: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布朗:《谁来养活中国》
人口发展战略:
立刻控制人口增长,并有计划地调整人口需求与资源供应之间的关系。 重新反思发展战略,要有节制地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该考虑一些新的变量。如:通过对农作物增施额外肥料以提
高产量的做法已几乎失去作用。
二、乐观主义理论
谨慎的乐观主义 纯粹的乐观主义 代表人物:科尔曼·康恩、博斯鲁普,等。
易富贤:《大国空巢》
人口增长的同时,许多资源正变得更便宜和更丰富,更多的人比人类历史的任何时
候都活的更好、更健康、更长寿。 人类有能力解决污染问题。
学习
三、适度人口理论
代表人物:坎狄伦、曼弗里德·纽曼 观点:
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其标志是人口充分就业、平均
生活水平高、均衡的人口构成和丰富的资源。
适度人口是个弹性概念。强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之间的可变性,即在不同的技术水
平下有不同的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是个相对概念,它相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
课堂讨论:结合P281可持续发展谈谈未来人口发展是怎样一个局面? 第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人口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代际间的关系,强调满足当代人要求的同时着眼于下一代人。当
地人的需求和满足不能危害到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两条腿走路,既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又要减缓人口增长。 第四,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
第五,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第六,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建立消除贫困与公平分配的制度,
消除财富的过分集中和贫困人口。
新生态范式
人口、社会组织、环境和技术之间是互动关系,也可称为“生态复合体”。在这个“生态复合体”内,环境是空间变量,是生物物理环境,它影响人类行为同时又被人类行为所影响。新生态范式强调自然环境影响社会发展,强调人类作为高级物种同样不能摆脱统治低等物种的生态法则的影响。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内容 1.提倡晚婚晚育 2.提倡少生优生
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农村女儿户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
4.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据这些民族自己的意愿可以实行计划生育,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与汉族的办法不同,由所在自治区和省政府根据各民族的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习俗等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5.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允许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地区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