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学习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图表看看)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两个前提:
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两个级数:
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
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两个抑制:
积极性抑制:战争、瘟疫、饥荒等
预防性抑制: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育 道德性抑制
三个命题:
人口增加必然地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当生活资料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
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评价:
问世以来,毁誉参半。
他的理论一举粉碎了和谐宇宙的一切美好希望,推翻了人类进步的前景,而代之以
贫瘠、阴暗而冷清的未来 客观为人类未来敲响了警钟
首次系统地论述了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并将其理论化
学习
中国人口思想史 (一)传统人口思想
1、增殖人口观(农业社会)(儒家) 孔子:“孝”,多子多福;人口与治国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丛,陷害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
墨子:鼓励早婚、反对蓄妾、反对战争、反对久丧
2、适度人口思想(法家) 商鞅 韩非:“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
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3、限制人口思想:
杜佑(唐朝)
根据汇总的历代人口资料,写了《户口人丁论》,力劝朝廷吸取晋隋的经验,不可盲目增加人口,特别指出统治者的行为影响人口的多寡。开明的统治者应该扶植人民的经济实力,不可横征暴敛。
中国的马尔萨斯——洪亮吉、汪士铎
洪亮吉(清)
比马尔萨斯早五年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人口压力和人口与生活资料按两种级数增长的观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注意人口增殖的学者。
《治平篇》:天下太平人口具有增长的巨大潜能 《生计篇》:人口增长和土地、商品等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提出人口多的种种危害:生活水平下降、劳动力贬值、工资水平下降、大量
的失业人口
没有提出可行的控制人口的方法
汪士铎(清):
人口增长的两大危害:社会动乱、素质下降 减少人口的办法:
1、严刑峻法,扩大死刑的执行范围 2、加重多子女的赋税
3、提倡男女独身,鼓励出家 4、提倡晚婚
5、推行避孕、绝育方法
缺乏严格、详细的论证,只是建立在感性观察的基础上。
学习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主要观点 (个人归纳版,如有问题,自己看书加课件)P37
《新人口论》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明确地把中国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新人口论》主要观点是: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计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2.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五大矛盾 人口与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工业原料方面的矛盾
人口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科学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1)积极发展生产 2)控制人口数量
实行定期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 实行计划生育
加强控制人口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提倡晚婚晚育(男25,女23) 运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 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
运用避孕的办法,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 3)提高人口质量
杜蒙特 社会毛细血管学说
指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机遇,这些向上发展的渴望就像油灯中的油,会顺着燃烧的灯芯自然地向上。
中国人口社会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人满之患”,西方人口学思想的本土化 陈长蘅,1918,《中国人口论》:适度人口 许仕廉,1930,《中国人口问题》:融合马和孙的思想 陈达,1934,《人口问题》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
建国后的人口普查,领导人和学者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马寅初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新起步
特点:1)人口问题(数量、质量)造成社会问题;2)生育率研究;3)人
口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4)专题研究:婚姻家庭、养老、独生子女;5)全面介绍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
一般生育率
也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发展中国家生育模式的 …… 此处隐藏:461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