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
工学一体综合训练教学模式探索
王东明 于丹
作者简介:王东明(1963——),南通海安人,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现任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机械工程部主任。联系电话:18962972889,通讯地址:江苏南通开发区振兴东路296号,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机械工程部。
于丹(1981——),辽宁营口人,讲师,技师。
本文为2012年度江苏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模具专业课题设计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2-050)研究项目。
摘要:技工学校模具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无法适应用工单位的人才需求,本课题组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我院特色的 “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工学结合
本院《模具专业课题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于长三角地区大中型模具制造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模具行业对掌握新技术的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对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依赖性较强。如何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模具人才,
成为各高校、职业学校以及技工学校模具专业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一直沿用“钳工”+“数控”简单叠加,随着模具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旧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用工单位的人才需求。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已完成了阶段性的课程改革,实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五年制)的模块化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面临如下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系统的模具专业理论知识和钳工、机械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模具装配等技能,但综合运用能力弱,与企业的岗位需求脱节。这就需要增加一个综合训练与考核环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以形成较强的现代模具企业岗位能力。
一、教学体系探索 (一)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课题组以培养复合型模具企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在原有模块化实训体系基础上,新增设了工学一体综合训练教学环节,从模具设计与制造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中提炼出相应的训练课题,结合技工院校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的综合训练与考核,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模具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在新方案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贴近企业生产过程、符合学校教学规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能力综合训练及考核评价体系。
课题组针对目前技工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综合训练环
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课程载体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并与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学结合的模具综合训练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实践“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如下图:
课程体系示意图
(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课题组力图在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更加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邀请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教学工作,从模具企业生产一线提炼出训练课题,编写校本教材和实训手册,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分组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习题和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以下以冲压模具课题设计为例,说明教学模式改革的运用情况。
序号
训练项目名称
教学任务
技能内容与教学要求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
学时
1
项目一:冲压模 具设计任务分析
任务 1.1 冲压工序基本 1.冲压工序的分析、冷冲模的类 知识 1.熟悉冷冲模设计与制造过程 型及要求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 1.2 冲压模具类型 2.了解常见冲压设备 2.冲压设备的选用 现场教学,多媒体视频教学 任务 1.3 冲压设备 3.掌握冲压变形规律 3.模具整体机构方案确
定 任务 1.4 冲压变形规律 4.模具材料选用 任务 2.1 材料冲裁现 行分析 任务 2.2 冲裁间隙的 确定 任务 2.3 模具设计参 数的计算 任务 2.4 模具结构及 零件设计 任务 2.5 冲压设备的 选择 任务 3.1 车床基本操 作 任务 3.2 车床保养及 安全操作 任务 3.3 模柄的车削 交工 任务 4.1 铣床基本操 作 任务 4.2 铣床保养及 安全操作 任务 4.3 垫板的铣削 加工 1.具备冲裁变形的分析能 力 2.具备冲裁模具间隙影响 分析能力 3.能进行模具设计参数计 算 4.能进行冲裁模的结构设 计和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 5.能正确选择压力机 1.车床的操纵能力 2.工件外圆表面、端面、阶 台的车削能力 3.工件径向尺寸、 轴向尺寸 的测量能力 4.自主学习能力 1.冲裁排样设计 2.冲裁过程分析与方案确定 3.间隙的重要性;冲裁间隙值的 确定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 4.模具 …… 此处隐藏:240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班级文化巡展方案
下一篇: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弊端及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