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4-11-10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餐桌上的浪费是惊人的,我国每年餐桌上丢弃的食物能养活2亿人。下列被丢弃的

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西瓜 B.鳜鱼 C.青菜 D.馒头

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3.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 D.啤酒 4.现有一杯有臭味的水,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A.搅拌 B.吸附 C.静置 D.过滤

5.2013年4月22日第44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并循环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水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C.平时生活中要“多步行少开车、多植树少滥伐、多节约少浪费、多保护少破坏” 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6.(2011年四川雅安,24题)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

7.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表所列的各组物质中,符合该变化的是( )

8.(2011 杭州)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B、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和CO2反应 D、能和硫酸反应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山梨酸(C6H8O2)是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

C.每个山梨酸分子中含有16个原子 D.山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7%

12.(10菏泽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海水晒盐 C.煤气燃烧 D.干冰升华

14.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化学。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归纳中,正确..

的是( ) A.H2、O2、CH4都具有可燃性

B.H2、C、CO都能和CuO发生置换反应 C.浓硫酸、浓盐酸、酒精都具有挥发性

D.Fe、Al、Cu都能和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5.(2011年广东广州,17题)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 12. 5% B.20.0% C.22.5% D.25%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6.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3分)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了空气中含有 。 17.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下图所示,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

18.(2分)现将8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8gA完全反应后生成22gC和18gD。若现有16gB与足量的A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为 g,

19.分析与填空(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里,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蒸馏水 C.加碘食盐 D.

(2)合金是由一种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它们

比纯金属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 A.铜 B.黄铜 C.赤铁矿 D.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溶解时搅拌 B.溶剂的性质 C.固体的颗粒大小 D. 20.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B(填“<”“>”或“=”)

2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氧原子 ;②5个锌离子 ;③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22.(4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 。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 。

(4)实验室用左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 。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4C

3H5N3O9

12 CO2↑+ 10 H2O↑+ 6 X↑+ O2↑

推断X的化学式为__ ,做出这种推测的依据是 。

24.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25.(4分)为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如右图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__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 。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也叫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白磷的着火点。 三、简答题(题型注释)

26.(6分)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右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 2、 3、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食盐水、蔗糖水、井水(硬水),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请你利用生活中的方法设计实验将它们一一鉴别开。(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27.如图所示,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称量燃烧前(镁条)、后(石棉网上灰烬)的质量,发现不相等。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①小明认为镁条燃烧后“石棉网上灰烬的质量”应较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增加,而康康则认为质量应减少。试陈述两位同学的理由。

②若使上述镁条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改进? 四、探究题(题型注释)

28.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

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x = 。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⑶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 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 可能是__________; ③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

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⑴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⑶在右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 +2HCl === 2NaCl + H2O+CO2↑)

29.(5分)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红同学想探究一下 该固体的成分。

她首先查阅了资料,得知:

1.CaCl2+Na2CO3=2NaCl+CaCO3↓ 2.CaCl2溶液呈中性。 然后小红做了如下实验: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3)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向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

30.(8分)新华网图片新闻:京沪高速公 淮安段一辆严重超载装满液氯(化学式为Cl2,

相对分子质量

71

)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液氯大量泄露、挥发,造成附近居民中毒死亡28

人,送医院治疗350

人,疏散民众近一万人。

图1 消防官兵向槽罐喷水 图2 筑成堤坝投入烧碱 图3 液氯“烧”枯的油菜

请结合上面信息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氯有哪些性质 、 (只需答出两点)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nCl2+Cl2↑+2H2O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 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所得的氯气含有少量水蒸气,可将气体通过装有 的D装置进行干燥;氯气只能用 法收集,多余的氯气需用 溶液吸收,以防止氯气污染空气。

A B C D

(3)若你当时处在现场附近,你应该如何逃生 。 六、计算题(题型注释)

31.鱼塘供氧时常向水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钙(CaO2)。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2)若向水中投入72g CaO2,能生成氧气多少克?

3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明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生活中,进行下列探究。

(1) 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出现的现象是 ,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小明同学在家里做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

① 图Ⅰ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蜡烛火焰熄灭。由此得出有关CO2性质的结论是 、

。并依此性质确定CO2的一个主要用途是 。 ② 当蜡烛熄灭后,在玻璃杯口迅速盖—块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见图Ⅱ)。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片上的石灰水 ,此现象说明在杯中有 气体产生,写出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小明把含碳酸钙85%的鸡蛋壳20g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计算产生的气体是多少克?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西瓜中含有水和糖类,青菜中富含维生素,馒头中富含淀粉,也就是糖类。

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2.A

【解析】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故选A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另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也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A、果汁中含有的糖和维生素等物质,属于有机物; 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糖等物质,属于有机物;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无机盐,不含有机物; D、啤酒中含有酒精,属于有机物。故选C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4.B

【解析】分析:A、根据搅拌只会加速液体的流动进行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结构进行分析, C、根据静置的操作实质进行分析, D、根据过滤操作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A、根据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加快了固体的溶解,不会将臭味除去,故A错误, B、吸附用的是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静置只会将大颗粒的不溶性的物质沉降下来,不会将臭味除去,故C错误, D、过滤只会将溶液中的固体除去,不会除去臭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弄清各种净水操作除去的杂质的种类,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5.D 【解析】

试题分析: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进行分析。

A、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并循环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水,既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又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既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又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正确;

C、平时生活中要“多步行少开车、多植树少滥伐、多节约少浪费、多保护少破坏”,这些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都是节能环保的,正确;

D、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故选D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熟练掌握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以及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A

【解析】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就是直接在元素符合前面加数字. A、2H表示两个氢原子,正确. B、表示两个氢离子. C、表示一个氢分子. D、表示两个氢分子. 故选A 7.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开始时的pH大于7,说明原溶液呈碱性,后来溶液的pH等于7,说明加入的物质能与碱反应,所得物质的水溶液呈中性。

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后,二者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最后得到的是水,呈中性,符合图示,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pH小于7,与开始时图像不符,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二者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由于盐酸过量,有剩余,故最后溶液的pH小于7,与最后的图像不符,错误;

D、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后,二者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最后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与最后的图像不符,错误。故选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要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8.A

【解析】解:A、二者混合没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能发生反应,故错误.

B、碱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正确.

C、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正确.

D、可以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正确. 故选A. 9.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特征进行分析。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随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

C、不同雪花中的水分子是相同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D、由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在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正确。故选D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0.B

【解析】A,二氧化碳中不可能含有氧分子,因为氧分子代表氧气,二氧化碳是纯净物,里边不可能含有氧气,如果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就变成混合物了.故A错误,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一定不同是正确的,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还可以再分,分成质子、中子、电子故错误,D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可能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等微粒,故说法不正确,故选B 11.C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100%.进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行分析解答.

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C6H8O2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2)=9:1:4;而3:4:1为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C6H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16×2=112;故B说法错误;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每个C6H8O2中原子个数为:6+8+2=16;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100%.可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得C6H8O2中碳元素质量分数=

72

×100%=64.3%.故D说法错误; 112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解题的能力. 12.C

【解析】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而和物理变化没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在判断一种变化过程是何种变化时,只有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 、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是指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而使溶解在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的过程,该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B属于物理变化;

C、煤气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故C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属于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故应该选C.

点评: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13.D 【解析】 试题分析:“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就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故选D。 考点:考查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点评: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14.D

【解析】A氧气没有可燃性,它的性质是助燃性;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浓硫酸有吸水性,没有挥发性;D, Fe、Al、Cu都排在银前面,所以都能和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5.B

【解析】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g 10% 12.5g

×100%=20%故选B.

100g 12.5g

16.(1)氧气 (2) 二氧化碳 (3)水蒸气

【解析】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故答案为:(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17.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氧气能支持燃烧

【解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后要用瓶口向上.如果瓶口向下的话,则收集的氧气可能会逸出.甲图中瓶口向上,而乙图瓶口向下,故乙图中的氧气含量少.氧气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而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故答案为:(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氧气能助燃(能支持燃烧) 18.(2分)20

【解析】分析:由题意“A和B发生化学反应,8gA完全反应后生成22gC和18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求B参加反应的质量;则可知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又因为“有16gB与足量的A完全反应”,则可求A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知答案.

解:由题意“A和B发生化学反应,8gA完全反应后生成22gC和18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B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2+18-8=32克,则可知参加反应的A、B又因为“有16gB与足量的A完全反应”,则可求A的质量,则:

8

;32

8 A

= ,解得A=4克;321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生成C和D的总质量=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4+16=20克. 故答为:20.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9.⑴C、石灰石等⑵B、不锈钢等⑶B、温度(或溶质的性质)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解析】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等物质,故是混合物;合金是由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金属(或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铜属于金属,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性质)、溶剂的种类(性质)、温度 20.(1)A 25 (2)降低温度(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 (3)减少 (4)< 【解析】溶解度曲线表明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可根据该曲线走势确定溶液状态的转化方法。

21.① 2O ②5Zn2 ③3P2O5

【解析】两个氧原子为2O;5个锌离子为5Zn2;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为3P2O5。 试题分析:

考点:化学符号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 22.(1

(2

(3

)Zn H2SO4(4)2KMnO4

ZnSO4 H2↑ K2MnO4 MnO2 O2↑

(化学方程式批改要求:只要化学式错就不给分;配平、反应条件、气体符号、等号等不符合要求,在本题中出现1—2处合扣0.5分,出现3—4处合扣1分,依次累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决此类题,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 (1(2

(3)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Zn H2SO4ZnSO4 H2↑;

(4)加热制氧气,关键加了一团棉花,所以是分解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2KMnO4

K2MnO4 MnO2 O2↑。

23.N2 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12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12个氮原子、3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36个氧原子,故还缺少12个氮原子,又因为X前面的系数为6,所以X的化学式为N2;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24.黑 红 变浑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熟练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把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为:黑色的CuO逐渐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要注意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容易污染空气,所以尾气应该用气球收集或点燃。 25.(4分)(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熄灭 (2)最低温度 高于

【解析】分析:本题必须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我们先分析一下不同的药品分别处于的环境: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

解:(1)实验乙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同样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

(2)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

故答案为:(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熄灭. (2)最低温度,高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能力及能否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能力. 26.(1)没用玻璃棒引流 (2)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3)三角漏斗的下端没能紧靠裝过滤液烧杯内壁 (4)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为了防止倾倒液体时把液体洒落到漏斗外边,所以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5mm,若滤纸边缘高于或与漏斗边缘相平,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过;漏斗尖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不然滤液会飞溅. 观察图示,可知有三处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①:未用玻璃棒引流;错误②:滤纸边缘与漏斗边缘相平;错误③:漏斗远离烧杯壁.

关于物质的鉴别,就是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要求,把几种未知的物质区别开来的一种操作.初中化学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之分,还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综合运用的鉴别.

故答为:步骤:分别取样,尝味道,鉴别出食盐水和蔗糖水;余下的是井水. 现象:一种水是甜的,一种水是咸的;一种水是无味的. 结论:甜的是蔗糖水,咸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井水. 27.(1)小明的理由是镁条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镁条的质量;康康的理由是镁条燃烧生成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去了,质量应减少。 (2)将实验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解析】

试题分析: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反应后生成了氧化镁固体,但反应过程中,有部分氧化镁颗粒散失在空气中。故:

(1)小明的理由是镁条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镁条的质量;康康的理由是镁条燃烧生成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去了,质量应减少。

(2)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要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将实验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8.方案一: (1)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2分)

(2) 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

方案二: (1) 除氧和隔氧 。(2) 碱 ;

(3) 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 ,② 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 方案三: (1) 7 。(2)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⑶ ① 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 使反应充分 ③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Na2CO3 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⑷①8g;② 73g; ③

【解析】

试题分析:方案一:(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掉,盐酸逐渐过量,生成的氯化钠和水都呈中性,故最终溶液呈酸性,PH小于7。

方案二:(1)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气和隔觉空气中的氧气。

(2)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为了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呈红色不消失,说明的确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所致。

方案三:(1)由表中数据规律可知,当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浓度增大一倍时,溶液温度升高3. 5℃,表中x=7;

(2)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进行。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则该粉末可能是NaOH、Na2CO3、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⑷解:①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跟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 +2HCl === 2NaCl + H2O+CO2↑ 106 73 44 x y×10% 2.2g 106:x=73:(y×10%)=44:2.2g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有答案 详细解析

x=5.3g y=36.5g NaOH的质量为:13.3g-5.3g=8g 答:NaOH的质量为8g。

②设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 NaOH+ HCl === NaCl + H2O 40 36.5

8g z ×10% 40:36.5=8g:(z×10%) z=73g

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73g。 ③二氧化碳与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为:

考点:实验设计与探究;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图。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多,涉及的内容很多,篇幅较长,做起来难度很大,同学们要耐心读完题目,理解题意,这对解答此类题目很重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29.(1)碳酸钠也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2)碳酸钠 (3)除去碳酸钠干扰,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OH.... CO2+Ca(OH)2 == CaCO3↓ + H2O

或者写两个反应:CO2+2NaOH= Na2CO3 + H2O CaCl2+Na2CO3=2NaCl+CaCO3↓ 【解析】 试题分析:(1)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但变质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酚酞试液变红,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所以结论不严密。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所以有气体生成,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

(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而氯化钙溶液和生成的氯化钠溶液都显中性,所以,若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即该步实验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避免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由此现象可知滤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氯离子、钙离子,离子自由组合,所以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与滤液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30.(1)易挥发(1分);腐蚀性(或密度大于空气、能与碱反应、溶于水等其他合理答案)(1分)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