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0

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吴晶晶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8期

[摘要]当前大学生厌学现象蔓延,已经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厌学现象背后的种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219-01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厌学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关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中二本和三本的学生较为严重。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身心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需要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理想抱负。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松懈,不愿意像高中时刻苦学习,“60分万岁”的思想较为普遍。同时,现代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精神及物质诱惑,如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极大影响了长期受压抑和管制的大学新生。

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有些大学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长或学校代填志愿,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调剂入学。有调查显示,学生自初中开始学习的动力有三分之二来自家长,到了高校再遇到与自己兴趣无关的专业,情况就可想而知。这也导致了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即使有精力学习也不愿好好去学。在有的大学,因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

(二)学校外部因素

教学体制不合理。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等都很大程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查表明:56.4%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或厌倦;71.8%学生认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没有吸引力和启发力。[1]在教学上,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技能、素质的提高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部分学生在对教育模式产生疲倦的同时,认为知识无用,产生厌学心理。

学生管理不合理因素。大学生人数激增,而高校师资的相对短缺,给思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影响了辅导员职能的发挥,他们成了“保姆”,从学生的请假到查课查寝,从卫生检查到综合治理,从奖学金的发放到学生档案管理,导致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时间少。[2]

(三)社会不良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个性追求。社会价值观发生倾斜,拜金主义冲击校园;还有一些人整日热衷于打工赚钱,学业却无暇顾及。在这种急功近利心态的支配下,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二、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不能因为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让其意识到学业才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支柱。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明确大学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特点,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3]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他们在学习期间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影响和提高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对完成学业的信心,促进改善厌学状况。

(二)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外部信息资源,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僵硬的教学模式,吸收借鉴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加强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其次,健全辅导员职责体系,使其主要精力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转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上的思想困惑。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让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