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研究(5)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年年底为拉动内需和进行中西部开发而推出的4万亿投资,以及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预计为9500亿元等;同时还将取消民间借贷的限制,推动民间借贷在银行资金短缺地区和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反映了政府有效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也必将推动区域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上海作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必将扮演融资中心的作用,同时也会加强其对全国经济的引导力和促进力。
(三)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
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突发性,要求我国金融业特别是作为我国金融中心的上海,要在全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充当先行者和导向者的角色。建立一个体系健全,结构合理的金融机构网以及拥有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保障金融业运行市场的健康有序,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前提和法律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律法规的完善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人的应用。上海要大力吸收和培养高素质的金融、贸易、会计、法律人才,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人才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试点打破分业监管模式,避免大量重复监管对微观金融主体的束缚,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
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5期
金融业进行统一监管,将盲区产生机制予以消灭。
2.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逐
步实现金融区域化和国际化
第一,完善货币市场。以人民币的逐步可自由兑换为契机,在可监管范围内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逐步扩大人民币业务,拓展其业务经营范围;恢复重建大额存单市场,并逐步拓展二级市场;大力发展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实现票据承兑和贴现公司的专业化,资金清算流程化与便利化;放宽同业拆借市场的币种限制,以上海为中心构建全国同业拆借网络。第二,完善资本市场。逐步放宽B股二级市场的外资证券公司必须由在我国的代理机构申请特别席位这一规定,改变投资人及其代理人无权直接参加企业经营管理这一现状,通过保障外国券商和B股持有人利润的增加提高其投资的积极性。在全国率先试点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提高外汇市场效率。通过货币和资本两个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审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3.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参
与力和抗风险能力
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健康运行这一大的宏观背景,积极并且审慎推进上海金融的深化和广化;利用全球金融业不景气的机会,积极审慎地推进金融机构并购,寻求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和投资扩股机会;选择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组成联合体进行国际市场的
金融
扩张和深化,提高金融机构的全球参与力。沉着应对国际宏观经济变化对房价、通货膨胀等带来的影响,构建住房金融保障机构,防范危机的传导效应。建立有效的风险化解和转化机制,避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利用其给上海金融业带来的发展契机,进一步推动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化。
(本文作者: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
参考文献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
王烈望:《世界金融中心》,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8年。
Reed,H.C.,TheAscentofTokyoasan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er,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80
Reed.Howard,Thepre-eminenceo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New
York:PraegerPublisher,1981.
陈四清: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兼论金融危机与资本协议的关系,《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倪鹏飞、孙承平: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财贸经济》,2005年第
2期。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北京大学学报》,
2003年第9期。
姜波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新金融》,2003年第7期。
俞海怡:金融改革和重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现代商业》,2007年第4
期。
·83·
上一篇:有机化合物的推断与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