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发布时间:2024-11-10
发布时间:2024-11-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
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吴文华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科学地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成熟和发展;其基本内容在不断概括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01-0047-05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近代中国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开的国情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领导中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并在革命的期,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北伐战争在广大工农群众的支实践中,科学地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持下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致使大革命遭到失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败。大革命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对民主革命的态度以及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无产阶级主义革命规律的完备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的领导权、农民同盟军、武装斗争等问题有了初步的认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识。大革命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产生
奠定了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源于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有了进一步认识,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
等上百次武装起义。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生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离开革命斗争实践,就
利后,毅然率领部队转入农村,在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不可能产生任何革命理论。没有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
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党在广大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地,领导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命道路。在这一新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央并且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
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等许多农村革命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
根据地。党领导的红军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中国动的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2年
革命形势逐步好转的时候,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7月,党的二大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条主义在党内发展起来,给中国革命造成更为严重损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党的土地革命总路线,在农村游击战争的情况下,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等理论。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
当蒋介石国民党“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时候,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内和平的实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发展壮大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地发展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对敌军事斗争、根据地的土地改革,而且还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通过延安整风,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了全党的团结,提高了党的局部执政能力。抗日战争复杂的革命斗争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多方面展开而走向成熟,提供了现实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时期,也是斗争最激烈而波澜壮阔的时期,战局变化之快、形势发展之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围绕着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国共两党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和平阴谋和军事进攻,于1947年6月底,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标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形势的鼓舞下,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9月,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党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形成了系统的建国理论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解放战争革命斗争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不断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成熟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开始从事实际的革命斗争,并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问题,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探索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共二大在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作了基本正确的分析,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给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以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无产阶级要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胜利,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同其他民主力量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认清和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工人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为了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1925年1月召开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的实践经验,强调无产阶级不但必须参加民主革命队伍,而且必须“取得领导地位”。在大会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指出:无产阶级最有革命性,“在最近中国民族运动中,已站在最前进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1](P109)中共四大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1925年底,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实践经验,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著名文章,强调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2](P9)论述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征,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先后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建党18年来的经验,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分为新、旧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同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4](P647)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的成果,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作了更为科学的界定。同时,毛泽东还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总结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经验,进一步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阐述,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内容,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系统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日臻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经验,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人民解放战争的实践斗争经验,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冶集团,建立新中国时期内的行动纲领,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的论述,作了更明确、更具体的阐述。毛泽东还总结了人民解放战争中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使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48年4月,毛泽东概括和总结了解放战争中政治、经济斗争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的实践经验,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发展了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5](P1316-1317)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概念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
阐述了我们对待资产阶级的策略,对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同时也积极开展农民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广东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毛泽东于1927年初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总结了农民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充分阐述了农民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广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起来在乡村中开展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国革命就一定要流产。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概括和总结了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初步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斗争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中国共产党在发动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
[3](P28)想。”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总结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的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5](P1314)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这些思想进一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不断概括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体与核心;其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这一内容大大深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更加丰富。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在革命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上去,阐明革命斗争的基本规律,以此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1939年10月,毛泽东趁《共产党人》创刊之际,写了指导全党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回顾了党从创立以来18年的历史,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4](P606)
统一战线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的大问题。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由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的无产阶级尽管是一个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性很强的阶级,但它人数比较少,力量比较弱。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它掌握着国家政权,并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因而其反革命力量是比较强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
阶层,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占全国人口不到1%的无产阶级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正因为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毛泽东把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并且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4](P605-606)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实践经验,进一步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5](P1257)在统一战线中,核心问题是领导权问题。1924年到1927年,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实现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特别是如何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中的种种复杂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国民党右派的步步进逼面前,屡屡退让,最终放弃了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发展、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巩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更加丰富。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总结党的革命实践斗争经验,不仅深刻论述了要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且强调指出:“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5](P1257)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并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等民众运动上,以致“在北伐过程中,忽视了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其结果,国民党一旦反动,一切民众运动都塌台了。”[4](P544)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党组织不仅外部直接处于汪洋大海般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之中,而且,大量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了大多数。这样,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农民、小资产阶级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如果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不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共产党就不能顺利前进。因此,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2](P92)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了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长期在农村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党组织而保持其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样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十分注意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全国人民运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
总之,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概括和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也逐步走向成熟、发展和壮大,并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 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共党史大事年表[M]. 北京:人
民出版社,1981.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并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了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坚定地走上了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建党18年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十八年来,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共产党。这个拿血换来的经验,全党同志都不要忘记。”[4](P610)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在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实践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4](P610)
要开展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的工作。这支武装力量的来源主要是农民,所以党在创建人民军队的一开始,就面临着如何把一支主要成分是农民的军队建设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建军开始,就十分重视军队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农民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在三湾改编时,确定了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4](P54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毛泽东在总结党在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过程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方针和军事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理论。
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最核心的内容。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5](P1357)在党的建设中,毛泽东特别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主要是由党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大革命失败后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责任编辑:查朱和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