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
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管委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09-03-20
编制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2006年3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 6
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 6
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6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
位得到提升 7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7
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7
五、“十五”期间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结8
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8
一、发展机遇与挑战8
二、面临形势与问题10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发展思路11
第二节战略目标11
一、总体目标11
二、具体目标12
第三部分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13
第一节突出一个目标:全面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3
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14
二、做强做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14
三、培育壮大汽车产业15
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 15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5
第二节实现二种提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6
一、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16
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业”建设17
2、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强“三园”建设17
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突出“三带”建设 17
4、面向综合产业新城,推进“三中心”建设18
二、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8
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18
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19
3、推进水资源利用与开发20
4、有序完善城市环境20
5、加速发展信息化21
第三节实施三大战略:引入各类创新要素,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22
一、创新发展战略22
1、发挥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22
2、积极引导机制创新,安排落实产业创新工程22
3、建设人力资源高地,将创新发展引向深入23
二、产业融合战略24
1、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24
2、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大产业、大品牌24
3、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5
三、区域发展战略25
1、加强与中关村的互动发展25
2、推进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 25
3、发挥京津冀产业战略节点的引领作用26
第四节贯彻四项统筹: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周边城市化进程26
一、统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
展26
1、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 26
2、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27
3、构建循环经济园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8
二、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需要28
1、优先发展职业教育29
2、大力繁荣文化体育29
3、继续加强医疗卫生30
三、统筹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区域稳定和安全30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30
2、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1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31
四、统筹区域建设,打造东南综合产业新城31
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打造北京东部发展新区31
2、配合推进新城建设,为新城建设提供动力 32
3、明确区域发展格局,带动周边城市化发展 32
第四部分保障规划实施33
一、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33
二、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 34
三、健全规划管理机制34
四、规划调整与衔接34
序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是在党中央提出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成为北京市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关键规划,是开发区不断完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的蓝图规划,是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的指导性规划,也是开发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
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
2001-2005年,是开发区建区后快速发展的五年,伴随着重大项目、跨国公司、高新技术项目的竞相入区,扩区开发全面展开,开发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聚集了一批符合首都经济发展要求的精品项目,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工委、管委会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工作,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全面完成了开发区“十五”计划,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9亿元,到2005年的250亿元,增长了7.6倍,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84亿元,到2005年的1102亿元,增长了12倍;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98亿元,到2005年的1267亿元,增长了11.9倍;出口由2000年的1.38亿美元,到2005年的54.83亿美元,增长了38.7倍;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0.8亿元,到2005年的51.7亿元,增长了3.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