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发生事故怎么办
1停车
友情提示:这是你应尽的义务,请注意遵守,否则,可能给你带来更多麻烦。
一般道路停车注意事项
(1)当事人应当立即开启车辆危险警报闪光灯,夜间还须开启后位灯。
(2)故障车辆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按规定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扩大示警距离。
高速公路停车注意事项
(1)驾驶员必须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行驶方向的后方100米处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
(2)夜间还须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尾灯。驾驶员和乘车人必须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紧急停车带内,并立即报告交通警察。
在道路上运行或停放直接发生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的车辆包括对事故发生起影响作用的车轮,从发生事故的起点到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停车的位置,往往是确定现场范围的依据,发生事故后,有关车辆立即停车,这是车辆驾驶员应当尽到的法定义务。明知发生事故后不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停车的,属于有意变动现场的行为,驾车逃逸的更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快速处理通告》规定:“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开启车辆危险警报闪光灯,夜间还须开启后位灯:车辆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按规定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扩大示警距离。”
《高速公路管理办法》规定,“机动车因故障、事故等原因不能离开行车道或者在路肩上停车时,驾驶员必须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行驶方向的后方100米处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夜间还须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尾灯。驾驶员和乘车人必须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紧急停车带内,并立即报告交通警察。”
2保护现场
友情提示:你要做好对车辆制动印迹的保护,对伤员倒卧方向位置及现场遗留物品也要进行保护。
如何保护事故现场?
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后,如何保护好事故现场呢?
(1)应在现场标记清楚停车位置,尽量保持车辆在肇事中的原始状态,并按照有关规定拉紧手制动,开启危险信号灯(夜间还须开启示宽灯、尾灯),在制动拖印前置放警示标志牌,预防其他车辆对现场物证的碾压或再次发生碰车事故,然后迅速向警方报案。
(2)做好对车辆制动印迹的保护,正确的做法是从路面显示的制动轮拖印迹开始,用粉笔或砖头石块标记出左半中括号“[”,印迹终点用右半中括号“]”标示。如果事故车辆未移动,只标记制动印迹开始点即可。
(3)对伤员倒卧方向位置及现场遗留物品的保护(伤者血迹、随身物品、汽车掉落漆片、灯罩碎片等),可用粉笔或石头砖块在伤员倒卧位置及遗留物品的边缘周围圈定下来,并必须标记清楚伤员倒卧路面的头脚位置。
(4)驾驶员在保护交通事故现场时,还必须阻止围观群众进入现场,保护痕迹与物证完好如初。如遇雨雪天气,可用防雨篷布或其他防雨物品将现场遮盖起来,以便处理事故的交通民警正确地勘察取证。
交通事故现场是反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前后过程的空间场所,存在大量的事故痕迹和物证,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验现场、分析原因、认定责任和处理事故的关键。及时严密地保护好现场,能极大地提高公安机关查勘现场、收集证据、认定交通事故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事故现场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可能会影响到准确地处理交通事故。
3抢救伤员
友情提示:救死扶伤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而对于交通事故当事人而言,抢救受伤人员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事故发生后,因为一时不可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现场救助伤员,这时,当事人迅速、及时地抢救受伤人员可以防止受伤人员伤情恶化,以致造成死亡,从而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据相关统计表明,同等伤情的重伤员,在3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为80%;在6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降至40%;如果在9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仅为10%。由此可见,在受伤关键的30分钟内对伤者进行现场紧急救治,会大大降低受伤人员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永久性伤残程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值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时,需要对移动现场物品、人体躺卧位置、事故车辆,或者需要使用事故车辆运送受伤人员等而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当采取措施,明显、准确地表明物体、人体、车辆等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如果因抢救受伤人员而未有效标明位置和相互关系的, …… 此处隐藏:56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企业民主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