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新闻报道的分析

时间:2025-04-04

经典案例分析三色报道。 1987年,新闻界业内人士称为是“深度报道年”。那一年,以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报道为契机,中国青年报的“三色”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使人耳目一新。

1987年,新闻界业内人士称为是“深度报道年”。那一年,以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报道为契机,中国青年报的“三色”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使人耳目一新。

所谓“三色”指的是1987年中国青年报的四位记者收麦、李中伟、叶研、贾永写的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三篇报道《红色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四位记者在火灾一线摸爬滚打采访了十多天,得到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回到报社后,他们推出了这三篇力作,主题分别是火与社会、火与人、火与自然。这三篇报道被誉为我国深度报道的经典之作。 《红色的警告》的导语,采用白描手法,一个生动的感情故事,从具体引导抽象,再从抽象转变为新的具体。写作方式因地制宜,但原则是一开始就留住了读者的目光。

《红色的警告》中第一个故事,便是关于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区划和管理“三分天下”的历史由来和矛盾现象,从宏观上说明了火灾发生的潜在社会原因。

《红色的警告》,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模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深度报道不是单纯供信息的消息,而要提供一种对事实的认识,认识是需要适当强化才可能留下印象的。因而,完整的深度报道,除了起始部分点明主题外,为了强化主题,通常从某种适当的结尾呼应前面的立论。当然,首尾呼应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一种好的写作形式,一旦人们蜂拥仿效,很快就便会失去魅力。

“三色”报道中《红色的警报》中涉及到多个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节,涉及到时空、角度、人物不断变化,这些调查结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如果没有进行大量的走访,就不可能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写作就无从谈起。

面对大火,作者没有冲动的问责,他让我们看清楚了每个细节,也让我们深思,一场大的事故之后,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三色新闻报道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