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城中村——给大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时间:2024-11-08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大学城城中村:给大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 时间:2014-09-17 02:54 来源:新快报
贝岗村内至少分布着94家食肆、72家旅店出租屋和15家大中小型超市。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在地铁“大学城南”站附近的综合商业南区,没有任何商业购物中心,只有零星几家水果店和餐厅。地铁站附近有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 教育城应从大学城镜鉴什么? 城市之缺1
买水果、吃宵夜、玩桌球、唱K、逛花店和宠物店,城中村弥补了大学城单一功能的不足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莫冠婷 何姗 摄影 孙毅
温老师是即将入驻广州教育城的第一批职业院校的老师,经过一番挣扎后,他决定辞职。他的苦衷在于,妻子要在市区上班,小两口担心教育城的交通距离以及生活配套等问题。
“我们学校有几个老师也准备辞职了。某些老师不愿入教育城工作,大部分原因,就是担心像广州大学城那样,有城无市。如果可能的话,能留在原地发展就最好不过。”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长刘建平道出了不少校长的两难与老师们的担忧。
“当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知道不用搬去教育城,都放下了心头大石。”某职业学校的党委书记坦承:“乐业首先要安居”,有些实际困难问题在进城前应该充分考虑,比如教育城也规划建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套,不过,这些配套成熟需要一段时间,而有些老师的子女本来就在老城区名校读书,一般都不想子女转到新的学校。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广州教育城与大学城相似,同样是在一张白纸上“空降”一座单一功能的学校城,如何令师生们乐业乐学也安居?大学城哪些经验教训能为教育城提供镜鉴?
94家食肆、72家旅店出租屋、15家大中小型超市
“我的生活基本是在村里解决”
每天上午10点半,当空旷的大学城还冷冷清清,大学城内的4条城中村已经开始人头涌动。贝岗村是位于大学城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之间的一条村,村内一条条小巷迂回百转、遍布各种店铺,在窄巷两旁形色各异的大排档、酒吧、超市、旅馆等的广告招牌下,大学生和情侣友人挽手闲逛、品尝美食,热闹无比。
到了傍晚时分,金牌猪脚饭、隔路面馆、宝记糖水,这几家食店在学生的口耳相传中颇有名气,门前聚拢不少人气;而有的年轻人则拎着装有晚餐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往宿舍方向走。
“吃完晚饭,都会去城中村逛逛。”被学生评价为“混乱而带有风情”的贝岗村,它的热闹持续到深夜一两点。
贝岗村和南亭、北亭和穗石村,是建设大学城时小谷围岛上原有的13个村落中仅得以保留的4条自然村。历经十年发展,它们已然从城中村变身为大学城的商业街。
在大学城度过8年光阴的广州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袁艺峰眼中,大学城“跟学生老师追求的大学城生活是不一样的、空降下来的、不完整的地方。所以,我个人很重视也很希望保留城中村”。
袁艺峰曾经为了买挂窗帘的铁丝,寻遍校园商店无果,但最终在北亭村的五金铺中找到了。也是在这家五金铺,有一次碰到几个女生买装老鼠的笼子,“我印象太深了,消费这么低的东西在大学城其他地方是买不到的。”
“同学们买水果都会去城中村”,在袁艺峰看来,吃宵夜、玩桌球、唱K、逛花店和宠物店,城中村带给了大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
“我的生活基本就是在村里解决,菜市场和超市买东西很方便。”去年毕业后在大学城里一家外语培训机构上班的程洁,在贝岗村荣阳大街租房已有一年。她喜欢这里的生活成本便宜,月租加水电费不到1000块。她也喜欢到贝岗村北的农贸市场买各种新鲜蔬果鱼肉,这个市场每天早上7点开市直至晚上8点。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程洁家的“包租婆”是贝岗村村民龙姨,是留在岛上的5954名村民之一,目睹了十年来城中村的变迁。
龙姨记得,2003年,大学城兴建;2006年,村里开始改建旧房,“青砖屋本来是村民住的,后来拆了,建起了现在沿街那一排排饭店、小商店、旅店,街里面的房子也开始大片大片地建出租房。村里外来人多了,学生也多了。”
如今,贝岗村南面沿街布满各式小店,成为中大和广外学生经常光顾的去处。村内至少分布着94家食肆、72家旅店出租屋和15家大中小型超市。
“城中村还是看外面世界的窗口。因为大学城除了学生没有其他人,城中村成为学生接触社会最方便的地方。”袁艺峰平时喜欢到毗邻广州大学的北亭村散步、写生,“村里面有物质、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了解传统文化、社会百态、社会矛盾,让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了解更加全面。”
大学城没有地方活动、开会
“全家”成了最热门的开会地
不过,在这四条自然村变成商业街以前,被学生称为“广大饭堂”的广州大学商业中心,是2007年时大学城唯一可以吃喝玩乐的地方。
“大学城内居然没有一个公共空间可以让学生聚会、社团开会。”袁艺峰平时爱参加摄影学会的社团活动,但每次开会他都很头痛,课室下课后就锁门,他们经常在学校饭堂里面很黑的地方打着手机灯照明开会。而晚上10点饭堂关门后,“除了坐在路边,没地方可坐。”后来他们只能去广州大学商业中心内的快餐店讨论。
直至去年,广大生活区旁边才开了一家全家便利店,“那里不消费也可以坐,成了最热门的开会地方。”袁艺峰说起大学城无处开会的尴尬,无比感慨。
这几年,中山大学旁边又有一个商业中心GOGO新天地应运而生,同样受到大学生们的热捧。
大学城综合商业区门庭冷清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与城中村与广大商业中心的热闹对比,大学城综合商业南区和综合商业北区,却显得门庭冷清。
综合商业北区位于地铁“大学城北”站上盖。综合商业北区一楼主要是餐厅、饭店,多家店内只有三三两两的吃客。商场前座与后座之间的架空层地砖,已出现不少面积的松脱,坑坑洼洼还藏着积水。商场二楼和后座多成为驾校、考研、外语、考公务员等培训班课室和提供培训服务的旅馆。
在地铁“大学城南”站附近的综合商业南区,没有任何商业购物中心,只有零星几家水果店和餐厅。地铁站附近有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十分显眼。
本来,根据2002年10月15日颁布实施的《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商业金融设施作为大学城城市级共享资源,分布在大学城中心区为大学城南北向长约6.28公里的发展走廊上。在“大学城北”和“大学城南”两个地铁站之间,将集中岛上师生和村民必需的大型商场、超市、金融机构、邮电局、饭店、办公等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
与南北商业中心命运类似的还有处于外环路边缘的北亭广场。2007年9月,北亭广场正式开业,不过一年后北亭广场开始走向没落,7年间,北亭广场虽几易其主,但经营未见起色。
检讨
商业设施没有建在学生生活区
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没有出现
为何原本规划的综合商业北区和综合商业南区未成气候,但规划以外的广大商业中心和中大GOGO新天地却人气爆棚?
曾参与设计过国内三座大学城的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刘晖博士分析道:“大学城的规划建设中没有形成街道、广场这样的公共空间形态。而且,把商业中心设在城际共享带,但远离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区,缺乏与学校紧密结合的商业文化设施。”
在2002年《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可以看到,大学城的空间结构层次为“城—组团—校区”,进驻的10所高校组合成为5大组团,每个组团都包括了大学教学区、生活区、教学资源共享区、生态公园,不过,可以看到,组团间并没有商业用地。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广大商业区与中大商业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们距离学生生活区很近,步行只要5~10分钟可达;另外,学生每天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往返两次,都要经过这两个商业区,人流量大自然带旺商业发展。”刘晖补充道。
“北亭广场为什么失败,因为人家要的是身边的服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冯江一语道出了个中原因。
刘晖认为:“大学城的开放性不如原来设想。”他说,小谷围没有建成一座城市,而依然是10个没有围墙的单位大院。街道、广场等积极的城市空间都没有出现,至少没有在预期的位置出现,如今的南北商业区一片萧条。受限于各校的不同隶属和管理体制,社会化不足,除了在城中村,各校学生之间也没有混住。
“然而,万幸的是,保留的4个村弥补了这一不足。大学城最热闹最具生活氛围的就是村里,在这些规划留白的地方,自发生长出热闹的城市街巷、出租公寓、水果摊和市场,弥补了集中统一建设的不足。”
教育城应从大学城镜鉴什么? 城市之缺2
教育城应首先为生活之城
吸取大学城教训,同期建教师公寓、幼儿园、中小学
校内将有由学生经营的商业街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莫冠婷 何姗 实习生 周认 摄影 孙毅
“大学城最大的问题是职住不平衡,没有教师住在大学城的话,靠学生去支撑商业中心是不够的。”参与评审教育城控规的广州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董黎教授在谈到大学城的经验教训时强调。
在地铁4号线大学城北站和南站之间,数十栋高层住宅拔地而起,不过,这些楼盘是2008年后才开发,近年出售,但大多空置,有些还在楼盘外墙挂起红底白字的横幅:“现楼即买即住1.9万/平方米。”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其实,这些建在高校周边的商住楼,大多数大学城老师都买不起,特别是刚毕业后被安排到大学城任教的年轻老师。有的老师住在学校提供的教师宿舍,但只是暂住性质;多数老师仍在‘走教’。”在大学城某高校任教的余老师说道,大部分老师早上坐校本部接驳车到大学城上课,一下班就匆匆离开大学城。“这无疑增加了大学城的交通压力,也造成教师对学生管理的空白。”
“作为学生,我们真心希望教师住房的问题得到解决。”在大学城某高校就读城市规划专业的小张5年来一直为晚上找不到老师而苦恼:“我们深感大学城师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如校本部,其实晚上,我们专业的同学多数都在绘图室画图,有时甚至画通宵,有学术问题或其他问题,找不着老师。”
2011年起,大学城教师公寓缺乏的问题开始频频见诸报端。
2012年12月20日,广州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重点工作时指出,要做好规划指引,并根据各高校的需求,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解决教师公寓问题。
今年6月22日,广州市规划局正式公布了广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大学城将新增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以满足各高校未来10年的发展需求,其中包括约6700套的教师公租房。
幼儿园小学缺失 接送孩子每天来回市中心4小时
伍烽在大学城广州大学工作已5年,但提起大学城,他不以为然:“没有城市功能”、“大学城的老师想过正常的生活很难”,因此没有在大学城置业的打算。今年年初在家人帮助下,我在番禺市桥买了房。”
历经十年发展,大学城幼儿园、小学、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直为居住其中的教职工所诟病。
“那3年我都忘记自己是怎样熬过来。”周女士是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秦老师的太太,谈起大学城内上幼儿园的问题,她满肚苦水。
这三年多,周女士每天按时从大学城出发送孩子到校本部的五山幼儿园,每天来回两次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4个小时,为此她辞职当上全职太太。第一年,她为了赶7点钟的校车,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早上6时40分就摸黑抱着还没睡醒的儿子出门,儿子的早餐只能在车上喂。7点半送儿子进五山幼儿园。8点钟她坐车回来大学城,9点到家。下午3时50分,又坐校车去五山幼儿园,6点钟坐班车回来,7点钟到家。由于不堪疲惫和浪费时间,第二年周女士选择坐公共汽车;第三年她家专门为接送儿子上学而买车。
在大学城的居住者眼中,大学城建成十年,其诸多不足日益凸显:商业未成气候;文化娱乐等公共活动空间匮乏,只能由城中村弥补;教师公寓不足;教职工子女入读难。
根据原规划,广州大学城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当时规划专家指出,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起点非常高,完全按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规划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具有中等规模的“城市”。
2012年12月3日,广州市政府通过了《实施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提出力争用10年时间,将大学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周云在今年6月公开撰文谈论大学城时表示,无论是“教育之城”,还是“创新之城”,都是很好的建设目标。但首先要做的,还是应该把大学城建设成为“生活之城”或“乐居之城”。大学城虽然美其名曰“城”,但缺乏“城”的基本元素,单调得只剩下了学校,甚至学校的某些基本元素都有所欠缺。
教育城规划:商业设施将建在学校旁边
遗憾:迁走城中村,谁为学生提供低廉消费?
“教育城在设计规划时,就吸取了广州大学城的很多经验与不足;而进驻教育城的院校也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后来都被采纳了。” 首批入驻广州教育城的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爽曾在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担任了5年副校长,对于大学城的优劣深有体会。
“大学城的南北商业区在城市级的共享带上,但只是离一两所学校比较近,离其他学校都比较远,所以冷清。北亭广场也如此;反而像广州大学的商业中心比较旺,因为它就在学生宿舍旁边。”陈爽指出,“教育城与广州大学城的最大不同之处,是高职和中职院校以‘组团式’进驻。所有的生活设施就在组团边上的校际共享区,有教师公寓、卫生医疗机构、商店等。”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2012年,广州市开始大手笔规划建设“广州教育城”。当时,市长陈建华作出了特别要求:“广州教育城的建设要吸取广州大学城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在打造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同时充分考虑师生的生活、商业、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
今年7月,广州教育城建设指挥办主任冯军公开表示,广州教育城建设吸取了大学城建设的教训,首期就完善各类配套,做到教师和学生同期入驻,“教育城内教师公寓建设面积达到了25万平方米,未来将有一半的教师可以入住这里”。
在今年2月公示的《广州教育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的规划图上可以看到,除了南北向的“城市服务轴线”以外,在3个组团级共享带上,预留了一些商业用地和商务用地。
不过,曾规划设计过国内几个大学城,也参加过几次教育城规划评审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冯江指出:“教育城把大学城犯过的错误又犯了一遍。单一功能的规划,画地为牢,没有开放给社会进入办商业、开公司。虽然规划预留了一些商业用地,也有一些居住生活配套,但把两条城中村都迁走,没有城中村提供学生低廉消费的地方,外人是不可能过来办商业的,因为学生假期都不在,消费全靠学生也不行。”
现状:购物娱乐只能到增城
学生期望:校内多点超市商店
根据《广州教育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广州教育城一期规划范围包括增城市朱村街的秀山村全部和凤岗村、朱村和龙岗村的部分,总面积为10.97平方公里。
8月27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增城朱村街的未来教育城所在地。秀山村和凤岗村已全村搬迁。教育城的周边只有10家左右挂出“鸡饭”招牌的食店,隔两三公里才有一间士多超市,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商店。
距离教育城最近的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活社区朱村镇,距离教育城也有四五公里。 在朱村,一位在家门口劈柴的村民告诉记者:“龙岗村约有1000名村民,很多都在外地打工。这里没什么商场、饭店的,我们买菜、买日用品都是往东南去朱村镇,那里有条商业街。不过,如果买衣服和其他更多的东西,娱乐,就要到增城区政府那边的市中心,在朱村往东约15公里,骑摩托车大约要半小时。”
关于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的新闻报道
对于兴建教育城,他说:“搞教育城当然好啦!对村经济方面的发展会有好处,有人来消费,你想想,有屋就可以租给人住,哪怕是卖支水都有钱赚啊。”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即将第一批入驻广州教育城的职业院校,该校财会金融专业大二学生小于和她的舍友对于未来进驻增城教育城,有很多期望:“听说教育城周边只有几条村,我觉得那里很‘山旮旯’(很偏远),我们希望那边快点繁华起来”;“我希望校内能多一点超市、商店之类的,不需要跑到校外,因为女生会比较担心安全问题”;“我建议学校的图书馆和运动场可以建得大一点,因为估计校内也不可能建其他娱乐场所,长时间呆在校内没有活动挺郁闷的。”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爽透露:“未来在我们的校区内会专门为学生建一条商业街,让学生来经营。因为学生自己最清楚他们喜欢什么,知道他们的财力可以消费什么,还能培养学生管理和经营的意识。我们已经预留商业街的用地。”
上一篇: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下一篇:职业病危害事件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