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_德才兼备_以德为先_的用人标准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2010年第1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昆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一用人标准的提出,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讲德才兼备的辩证法
古人云:“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同时,在讲到德才兼备上,孟子提出了“四端”之心,即“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的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这恐怕是圣贤最早对德才方面用人标准的表述,是对“德才观”的注解、诠释。这一光辉思想,至今仍不过时。
在我们党内,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并身体力行,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条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是科学的、正确的。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德”决定着自身的品质、形象、威“才”决定着一个人的能力、本领、水平。在德与才信,上,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本
领导干部工作要创先、创新、创优,既要质,才是属性。
重才,更要重德,必须德才兼备,这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为此,在选人用人上,要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也就是“德行过关,本事过人,政绩过硬”的人。坚决反对那些当面讲人话,背后说“鬼话”的无德之人;那些“事成功归己、事败归罪他人”的缺德之人;那些“左右逢源、吹牛拍马”的失德之人。唯有这样,才能得人心、聚人心、感召人心。
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更不是
在静止的,它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很强的现实性。
新的形势下,德才兼备的标准是什么呢?胡锦涛明确
指出:我们所说的德,既包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
的表现,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状况;我们所说的才,既是指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指胜任岗位职责的领导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目标追求。当前,察看领导干部的“德”,主要看其是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
真信、真懂、真用,带头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是否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贪功诿过;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
健康情趣;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
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正派,维护大局,团结同志。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讲以德为先的重点论
在“德才观”上,胡锦涛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
现在领导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题。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主要也是集中在“德”上。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讲以德为先,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必须强调德是重点论。德与才相比,德的核心是党性,所以德是第一位、是先决条件。厚德载物,道德比智慧、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智慧再高,无德也会使智慧失去光芒;知识再多,无德也会使知识无法发挥作用;能力再强,无德也会使才能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没有德,才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德是为民之魂。“德”的本质是仁爱、是爱人。有仁爱之心、奋斗之志、和谐之向,才能亲民、爱民、为民。在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中,重视人并不是为了个人,而是重视人伦,重视人的品德。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
19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党政干部论坛
而是为了人伦关系的美满。一个人在思想上德占了主导,就有仁者爱人之心。具备了德的品质,才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品位。德是立身做人之本,是履行党的宗
做人先立德,德是人之心、人之性、人之神、人旨之基。
之气、人之骨、人之魂。只有德高、心善、性纯、性善的人,才能按爱民为民的行为准则办事,去自愿自觉地
爱民、为民,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敬仰。亲民、
德是为官之本。“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儒家学说一向倡导“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腐败、堕治而后天下平”
落,虽然在外界受到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但从实质上讲则是内因在起作用,是官德修养不过关,甚至是德之阙如所至。历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官吏都十分重视官德修养。领导干部的人品不仅反映着个人的学识修养,而且关系着国家的 …… 此处隐藏:16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