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时间:2024-11-08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郭芙 单位名称;和平艺术中学
地址:和平区云南路2号 27833958 email:shhyaba@http://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最初的做法就是把做好的课件给学生作为自学的辅助工具。由于课件本质上是一种辅助、演示的工具,其表现方式是一种陈述式的、按既定方式进行的演示,虽然有一定的交互功能,但都是老师预先设计的,然而学生的思维是在非常活跃、多样的,往往不是教师能预计到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教,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因此这种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知识传授工具的做法也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未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如缺乏学习的自主选择权、主动探究的意识等),一种突出现象就是课堂学习气氛比较冷。因为我们的教学方法还不能支持学生鲜活的内心世界的各种学习需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交流讨论的需要等等。
我认为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就是使“教”与“学”趋于一致。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把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思维密度上,而不是放在机械训练的量上,不是放在材料的简单堆砌与罗列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变换媒体,更换信息传递方式,找出知识的关联性与延展性,逐步升华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感觉器官不断受到多媒体所传递的各种信号的刺激,激起认知冲突,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活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信息技术改变了数学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下面就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学教学方面的点滴经验与大家交流。
1、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创设情景讲授抽象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用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去取代学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往往说出“这还不知道”,“显而易见”,“你怎么这么笨”等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言语,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认知障碍未解决,最终导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不外乎是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认知结构,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或者是由于所教内容过于抽象,难于用言语、纸笔给出形象的表示而敷衍了事.下面举个例子也许对你有所启示。
例如,在初中学习函数这一概念时,给出以下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对这一定义,初学的学生对“变化”、“唯一”和“对应”都不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是初中最难的一个概念. 如果我们给学生安排以下学习情境,则问题将变得亲切和自然: 用几何画板画出y=x的图象,在y=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测出点P的坐标(x,y),然后拖动点P的位置,观察点P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的关系.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本质中蕴含着运动与变化,并且这种运动与变化通常是有规律的. 在图中,随着点P位置的改变,点P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都在变化,但无论点P在哪个位置,点P的横坐标x的平方总等于纵坐标y(即自变量x的平方等于函数值y).这样做既直观又揭示了函数定义的本质,学生理解深刻多了。
2运用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进行“观察—探究—发现—猜想—验证—证明—拓广”的教学.实际上,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中,探究和猜想可以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自己发现新命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逻辑证明的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学经验,提高直觉能力和想象力.几何画板可以为做“数学实验”提供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以用新型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尝试探索性的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这样,教师就要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的帮助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22
“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系统得多,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又如,初一几何“平移变换”的学习,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
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网络资料,搜集一些平移变换的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几个简单的图形,如字母s和箭头符号,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平移变换的图案,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 ,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深入学习、实践,达到教育、教学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