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3)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股利分红政策
股。市场估值体系走向混乱,垃圾公司成了市场投资的主题,绩优公司却无人问津。这一点在最近我们目前低迷的股市上表现得很明显,大量十多倍甚至几倍市盈率的蓝筹股一跌再跌,资金纷纷逃离,而ST股、农业股成为了市场资金的关注焦点,股价逆市狂飙。这种估值体系混乱、缺乏价值投资理念、追求短期资本利得的“股市文化”,可以说是当年大蓝筹纷纷出走海外的原因,也为现在的蓝筹回归造成了不小障碍。我们的蓝筹公司凭借在国内的行政垄断优势赚得锅满盆溢,现在它们纷纷在海外上市,把本该属于国内投资者的利润分给国外的投资者,这对国内投资者的利益损害是相当大的。中国石油公司在美国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上市四年海外分红累积高达119亿美元。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
个公司四年海外分红就超过1000亿美元。
三,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几点建议。
1、推行“强制分红”制度。
这里所谓的“强制分红”并不是以法律或其他形式强制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分红对象和分红比例。而是要求上市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建立一套规范的可预期的分红制度。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分红政策往往被投资者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参照,它不仅代表着上市公司现在的盈利能力,也代表着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正如“顾客是上帝”一样,投资者也是上帝;和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类似,上市公司不仅有义务而且有必要向投资者提供真正良好的、明晰的投资回报。否则,忽视股东回报,践踏投资者的权利,股市就会逐渐丧失作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场所的功能,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建立规范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是使中国股市向其投资功能回归,是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它能够推动中国股市向理性化投资方向发展。在分红的规范化方面,可以规定一个分红的最低比例,除非上市公司证明:公司有很好的投资项目,并且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回报率不低于目前资本市场的最低要求投资报酬率。公司没有好的项目不如把利润分给股东,让股东自己去选择投资
对象,也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制。
2、培育“股市新文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低分红状况和我们的股市文化是分不开的,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分红漠不关心,只关心股价的涨跌,希望从中或的更大的资本利得。但事实上是否真如投资者所愿呢?就拿这次股市大调整为例,上证指数已经跌破两年线,这就意味这两年我国的投资者整体上除少量分红外,都没赚到一分钱。在美国,上市公司之所以愿意分红,是因为,分红的环境已经形成。高额的分红往往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亮点。一个公司在美国IPO往往都要对自己的分红制度做出承诺,否则难以享受到较高的发行溢价。在这一点上,就连巴菲特也不能"免俗"。2000年,中国石油H股在香港上市,"股神"巴菲特大量购入,其判断依据之一是,中国石油H股承诺每年以净利润的45%分红,而这一分红比例与美国资本市场接近,因此受到大师青睐。通过培育“股市新文化”,使高比例、可预期的分红成为投资者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让那些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没有容身之地,才能真正的建立完善的、规范的上市
公司分红制度。
3、把上市公司分红同再融资真正联系起来。在现行分红制度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持融资资格,每年只需分少量的利润,却动辄提出天量再融资计划。从目前有关再融资的规定来看,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硬性条件主要有两条:一,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百分之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二,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二十。本文认为该规定过于宽松,作为再融资条件的派息比率应规定三年加权平均不低于60%(至少50%),上市公司的利润本分给股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权利和义务必须划分清楚,再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把利润分给投资者,在需要资金投资好项目时再融资,投资者也乐意。另外应增加两条,一是以流通股价计算的股息回报率(三年平均股息/三年平均股价),不低于同期国债收益率。二是自上次融资以来给股东回报和索取的比率,中国股市这个比率低得简直难以置信。以宝钢股份为例,该公司自2000年12月上市以来,2001、2002、2003三年中合计派息29.18亿元,其中公众股东分得4.38亿,可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