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二五规划(11)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系更加健全有力,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初步形成,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
——内陆开放高地建成。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境外投资300亿美元,建成内陆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开放高地。
——综合改革重大突破。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户籍、住房、收入分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建立起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臵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减少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耕地保有量确保220.85万公顷。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Ⅱ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11天以上。
专栏2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类 别
序 号 城镇化率 9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0 年
2015 年
指标属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非农户籍人口比重
% % % % % 人/亿 元 % 件/年 ‰ 类 天 % % %
53 31 91.3 6 11 0.23 1.3 1000 3.93 Ⅱ—Ⅲ 311
60 50 95 10 25 0.1 2.0 4000 <5.5 总体Ⅱ >311 【15】 【17】 【25】 【8】 【8】
预期性
10 结 构 质 量 11 12 13 14 15 16 资 源 环 境 17 18 19 20 21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金融业增加值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 发明专利授权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 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Ⅱ级天数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化学需氧量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2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二氧化硫 少 氨氮 氮氧化物 耕地保有量
% 【10】 【10】 万公 221.67 顷 万公 183.33 顷 % % 元 元 年 % 岁 万平 米 % % % 58 90 3.9 80 37 17532 5200 10 88.1 76.7 220.85
约束性
23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4 25 26 27 28 29 社 会 民 生 30 31 32 33 34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覆盖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公租房面积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约束性 183.33 80 45 31000 12000 12 95 77.2 【4000】 80 95 <4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备注:经济指标绝对数为当年价;【】为规划期累计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以国家下达数为准。
加快率先发展
第二章 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一节 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放引进、创新模式、集群发展”的原则,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10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第二节 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坚持做强存量和做大增量并重,继续实施“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战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整机+配套”,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建设中国汽车名城、世界摩托车之都、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推动天然气石油化工、材料产业构建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建成内陆地区资源优化配臵、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和千万吨精品钢材基地;推动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实施成品产业链品牌战略。发挥军工基地优势,发展公共安全装备。引导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以“重庆创造”提升传统制造。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第三节 优化制造业布局
打造五大万亿元工业板块。按照“2020年前形成五大万亿元工业板块”的思路统筹制造业布局。两江新区万亿元板块,重点依托龙盛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西永万亿元板块,形成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江南工业走廊万亿元板块,依托长寿、涪陵、万州等地区,形成化工、钢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二环沿线万亿元板块,依托二环沿线的南岸茶园、巴南环樵坪、九龙坡西彭、北碚、江津、璧山等地区,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铝材加工、生物医药及轻纺等制造业集群。区县万亿元板块,各区县(自治县)特色优势产业共同支撑万亿元工业产值规模。
构建“1+2+4+N”开发区格局。即:“1”,两江新区;“2”,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4”,4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九龙坡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向中梁山以西拓展空间,重点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产业;南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铜锣山以东拓展空间,重点发展通信设备、装备制造等产业;万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长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N”,区县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第三章 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提升服务经济水平和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第一节 建成内陆地区金融高地
创新发展金融业,强化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和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基本建成江北嘴金融核心区,成为内陆地区特色鲜明的金融高地。
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主体金融业。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中国区总部或西部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服务中心,加快新设法人金融机构,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上市、增资扩股,形成明显的总部效应。稳步扩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发挥银行业资金供给主渠道作用,力争到2015年,银行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
1。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合理引导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提升西部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企业上市路演中心影响力。加快建设保险创新试验区,引导保险资金直接投资。
建设创新型金融机构集聚高地。稳步发展融资担保公司。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发展。规范发展境内外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开展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结汇投资便利化试点。支持信托公司做大做强。推动金融(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壮大。积极推进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创新试点。力争到2015年,创新型金融机构超过400家,资本规模超过600亿元。
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股份转让中心,建成全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重要平台。促进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展,建成区域性金融资产转让平台。提升农村土地、农畜产品、药品器械、股份转让、航运船舶等交易所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推进设立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到2015年,要素市场年交易量超过4000亿元,成为内陆地区相应要素的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
加快建设金融结算中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离岸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人民币境外互换结算。积极发展要素市场交易结算和总部结算,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到2015年形成2500亿美元的结算量。
继续深化完善金融发展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融资监管,加强风险监测与提示,保持良好金融生态。建设西部金融人才高地。加强金融专业院校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国际金融业务专业人才。
第二节 建设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构筑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物流枢纽集散能力,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畅通以重庆为枢纽连接欧亚大陆桥和南亚国际物流通道的现代“丝绸之路”,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增加“五定”班列(轮)和至欧美等地的国际航线。结合“内客外货”交通枢纽布局调整,建设主城“三基地四港区”、洛碛化工物流园、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等国家级物流枢纽,以及市级、地区级物流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