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维果茨基理论 与幼儿园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 虞永平 2004年11月5日 年 月 日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建议你阅读: 建议你阅读: 《维果茨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 维果茨基教育文选》 出版社; 出版社; 《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 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 教育的视角》 教育的视角 江苏 教育出版社; 教育出版社; 《鹰架儿童的学习》,心理出版社 。 鹰架儿童的学习》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一、为什么关注维果茨基? 为什么关注维果茨基?(一)维果茨基是什么人? 维果茨基是什么人? 维果茨基(1896-1934)是智慧超群的苏联心 维果茨基( ) 理学家,先后修读了医学、法律,对文学、 理学家,先后修读了医学、法律,对文学、 哲学、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 哲学、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 是社会文化理论的倡导者,强调社会环境是 是社会文化理论的倡导者, 发展与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展与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的作品出版得很少, 响,维果茨基的作品出版得很少,近年来广 为译介和流传。 为译介和流传。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二)维果茨基的影响 在西方 第一阶段( 年代初至70年代中后期 第一阶段(从60年代初至 年代中后期): 年代初至 年代中后期): 西方心理学界初步了解维果茨基的心理 学思想阶段,其标志为维果茨基的《 学思想阶段,其标志为维果茨基的《思 维和语言》 年被译成英文。 维和语言》于1962年被译成英文。 年被译成英文 第二阶段( 年代末至 年代末): 年代末至80年代末 第二阶段(70年代末至 年代末): 产生广泛影响阶段。 产生广泛影响阶段。其标志为维果茨基 的一系列著作和被译成英文, 的一系列著作和被译成英文,以《社会 的思维》 年翻译出版为标志,并逐渐 的思维》1978年翻译出版为标志 并逐渐 年翻译出版为标志 出现了一系列关于维果茨基的研究论文。 出现了一系列关于维果茨基的研究论文。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第三阶段(90年代初至 年代末): 第三阶段( 年代初至90年代末): 年代初至 年代末 对维果茨基研究的深化阶段。 对维果茨基研究的深化阶段。如在 九十年代出版了一些关于维果茨基 的著作, 维果茨基: 的著作,如《维果茨基:革命的心 理学家》 理解维果茨基: 理学家》、《理解维果茨基:对综 合体的探讨》 维果茨基与教育: 合体的探讨》、《维果茨基与教育: 社会历史心理学的教学含义与应用》 社会历史心理学的教学含义与应用》 同时,实证性研究逐渐增多, 等。同时,实证性
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紧紧围绕维果茨基的社会性建 构的思想。 构的思想。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在中国 近年来,对维果茨基的学说高度关注, 近年来,对维果茨基的学说高度关注, 几乎所有的教育类中文网站中都会 出现维果茨基这个名字。 出现维果茨基这个名字。从大学到 幼儿园的研究甚至家庭教育的研究 都很关注对维果茨基理论的吸收和 借鉴。但总体上看,对维果茨基理 借鉴。但总体上看, 论的学习研究还是不够的, 论的学习研究还是不够的,对其理 论的实践应用更是不够深入。 论的实践应用更是不够深入。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三)维果茨基与皮亚杰 共同点 建构论者;关注相互作用; 共同点:建构论者;关注相互作用; 建构论者 承认个体差异等 主要的分歧:维果茨基强调社会环 主要的分歧: 境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境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类 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从社会和文化 的情景中产生的; 的情景中产生的;皮亚杰更关注个 体的建构,忽视教育的影响。 体的建构,忽视教育的影响。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二、维果茨基的理论及应用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一)社会互动与认知技巧 幼儿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学会遵守 日常的会话规则的。 日常的会话规则的。幼儿也在日常生活 中形成相应的社会认知技能。 中形成相应的社会认知技能。 在两次问话研究中充分反映了幼儿的社 会认知技巧: 会认知技巧:“为什么要这样 ”“你高兴吗 ”“这是为什么 你高兴吗? 放?”“你高兴吗?”“这是为什么 呢?”幼儿会因为对提问者的猜测和再 认知而改变原来的回答。 认知而改变原来的回答。
维果茨基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江宁教育信
幼儿是在日常活动(如分发物品中的一 幼儿是在日常活动( 样多到公平)中学习观念和价值的。 样多到公平)中学习观念和价值的。 “物的导向”的环境和“人的导向”的 物的导向”的环境和“人的导向” 环境的价值。 环境的价值。 幼儿的认知是“情境化”的,因为教 …… 此处隐藏:170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