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汇编立体几何

发布时间:2024-11-06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

AC BC,AA1 AB,D为(2010全国卷2理数)(19)如图,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

BB1的中点,E为AB1上的一点,AE 3EB1.

(Ⅰ)证明:DE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 (Ⅱ)设异面直线AB1与CD的夹角为45°,求二面角

A1 AC1 B1的大小.

【参考答案】

(19)解法一:

(I)连接A1B,记A1B与AB1的交点为F.

因为面AA1BB1为正方形,故A1B⊥AB1,且AF=FB1,又AE=3EB1,所以FE=EB1,又D为BB1的中点,故DE∥BF,DE⊥AB1. 3分

作CG⊥AB,G为垂足,由AC=BC知,G为AB中点.

又由底面ABC⊥面AA1B1B.连接DG,则DG∥AB1,故DE⊥DG,由三垂线定理,得DE⊥CD. 所以DE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

(II)因为DG∥AB1,故∠CDG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夹角,∠CDG=45° 设AB=2,则AB1=

,DG=

,CG=

,AC=

.

作B1H⊥A1C1,H为垂足,因为底面A1B1C1⊥面AA1CC1,故B1H⊥面AA1C1C.又作HK⊥AC1,K为垂足,连接B1K,由三垂线定理,得B1K⊥AC1,因此∠B1KH为二面角A1-AC1-B1的平面角

.

【点评】三垂线定理是立体几何的最重要定理之一,是高考的的热点,它是处理线线垂直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它也是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手段.通过引入空间向量,用向量代数形式来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淡化了传统几何中的“形”到“形”的推理方法,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使解题变得程序化,这是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独到之处. (2010陕西文数)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P=AB,BP=BC=2,E,F分别是PB,PC的中点.

(Ⅰ)证明:EF∥平面PAD; (Ⅱ)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V.

解 (Ⅰ)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EF∥BC. 又BC∥AD,∴EF∥AD,

又∵AD 平面PAD,EF 平面PAD, ∴EF∥平面PAD.

(Ⅱ)连接AE,AC,EC,过E作EG∥PA交AB于点G, 则BG⊥平面ABCD,且EG=

1

PA. 2

在△PAB中,AD=AB, PAB°,BP=2,∴AP=AB

EG

∴S△ABC=

11

AB·BC=

22

111S△ABC·EG=

=. 33

3

∴VE-ABC=

(2010辽宁文数)(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棱柱ABC 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B1C A1B

平面A1BC1; (Ⅰ)证明:平面ABC1

(Ⅱ)设D是AC1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求

A1D:DC1的值.

解:(Ⅰ)因为侧面BCC1B1是菱形,所以B1C BC1

又已知B1C A1B,且A1B BC1 B

所又B1C 平面A1BC1,又B1C 平面AB1C , 所以平面AB1C 平面A1BC1 .

(Ⅱ)设BC1交B1C于点E,连结DE,

则DE是平面A1BC1与平面B1CD的交线, 因为A1B//平面B1CD,所以A1B//DE. 又E是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 即A1D:DC1=1. (2010辽宁理数)(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三棱锥P-ABC中,PA⊥ABC,AB⊥AC,PA=AC=½AB,N为AB上一点,AB=4AN,M,S分别为PB,BC的中点.

(Ⅰ)证明:CM⊥SN;

(Ⅱ)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 证明:

设PA=1,以A为原点,射线AB,AC,AP分别为x,y,z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P(0,0,1),C(0,1,0),B(2,0,0),M(1,0,

1 11(Ⅰ)CM (1, 1,),SN ( , ,0),

222

11

因为CM SN 0 0,

22

所以CM⊥SN 6分

111),N(,0,0),S(1,,0). 4分 222

1

(Ⅱ)NC ( ,1,0),

2

设a=(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

1 x y z 0, 2

令x 2,得a=(2,1,-2). 9分

1 x y 0. 2

因为cosa,SN

所以SN与片面CMN所成角为45°。 12分

(2010全国卷2文数)(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 中,AC=BC, AA1=AB,D为BB1的中点,E为AB1上的一点,AE=3 EB1 (Ⅰ)证明:DE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 (Ⅱ)设异面直线AB1与CD的夹角为45°,求二面角A1-AC1-B1的大小

【解析】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及异面直线所成角与二面角的基础知识。

(1)要证明DE为AB1与CD的公垂线,即证明DE与它们都垂直,由AE=3EB1,有DE与BA1平行,由A1ABB1为正方形,可证得,证明CD与DE垂直,取AB中点F。连结DF、FC,证明DE与平面CFD垂直即可证明DE与CD垂直。

(2)由条件将异面直线AB1,CD所成角找出即为 FDC,设出AB连长,求出所有能求出的边长,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所求的边长可通过解三角形求得。

(2010江西理数)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BCD与△MCD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 平面BCD,AB 平面BCD

,AB (1) 求点A到平面MBC的距离;

(2) 求平面ACM与平面B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析】本题以图形拼折为载体主要考查了考查立体图形的空间感、点到直线的距离、二面角、空间向量、二面角平面角的判断有关知识,同时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法一:(1)取CD中点O,连OB,OM,则OB⊥CD,

OM⊥CD.又平面MCD 平面BCD,则MO⊥平面BCD,

所以MO∥AB,A、B、O、M共面.延长AM、BO相交于E,则∠AEB就是AM与平面BCD所成的角.OB=MO

MO∥AB,MO//面ABC,M、O到平面ABC的距离相等,作OH BC于H,连MH,则MH BC,求得:

OH=OCsin600

=

,MH=,

利用体积相等得:VA MBC VM ABC d 。

52

2

(2)CE是平面ACM与平面BCD的交线. 由(1)知,O是BE的中点,则BCED是菱形.

作BF⊥EC于F,连AF,则AF⊥EC,∠AFB就是二面角A-EC-B的平面角,设为

.

因为∠BCE=120°,所以∠BCF=60°.

BF BC sin60

AB

2,sin

BF5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5tan

【点评】传统方法在处理时要注意到辅助线的处理,一般采用射影、垂线、平行线等特殊位置的元素解决

解法二:取CD中点O,连OB,OM,则OB⊥CD,OM⊥CD,又平面MCD 平面BCD,则MO⊥平面BCD.

以O为原点,直线OC、BO、OM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OB=OM

=O(0,0,0),C(1,0,0),M(0,0

,B(0,

0),A(0,

A

B

(1)设n (x,y,z)是平面MBC的法向量,

D

BM ,由n BC得x 0;由

n BM

0;取n 1,1),BA ,则距离

BA nd 5n

2)CM ( 1,CA ( 1,.

n1 CM x 0

设平面ACM的法向量为n1 (x,y,z),由

.

解得

x 0 n1 CA

x ,y

z,取n1 ,1,.1又)平面BCD的法向量为n (0,0,1),

n nco sn1n ,1

n1 n

设所求二面角为

,则sin . 【点评】向量方法作为沟通代数和几何的工具在考察中越来越常见,此类方法的要点在于建立

恰当的坐标系,便于计算,位置关系明确,以计算代替分析,起到简化的作用,但计算必须慎之又慎

(2010安徽文数)19.(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2EF=2,EF∥AB,EF⊥FB,∠BFC=90°,BF=FC,H

EF

为BC的中点,

(Ⅰ)求证:FH∥平面EDB;

D(Ⅱ)求证:AC⊥平面EDB; C

(Ⅲ)求四面体B—DEF的体积;

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断与证明,考查体积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解题指导】(1)设底面对角线交点为G,则可以通过证明EG∥FH,得FH∥平面EDB;(2)利用线线、线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证明FH⊥平面ABCD,得FH⊥BC,FH⊥AC,进而得EG⊥AC,AC 平面EDB;(3)证明BF⊥平面CDEF,得BF为四面体B-DEF的高,进而求体积.

(1)证:设AC与BD交于点G,则G为AC的中点,连EG,GH,由于H为BC的中点,故

1GH//AB,

21

又EF//AB,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2

EG//FH,而EG 平面EDB, FH//平面EDB

【规律总结】本题是典型的空间几何问题,图形不是规则的空间几何体,所求的结论是线面平行与垂直以及体积,考查平行关系的判断与性质.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利用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利用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通过求高和底面积求四面体体积. (2010重庆文数)(20)(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7分. )

如题(20)图,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 底面ABCD

PA ABE是棱PB的中点.

(Ⅰ)证明:AE 平面PBC;

(Ⅱ)若AD 1,求二面角B EC 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010浙江文数)(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BC,∠ABC=120°。E为线段AB的中点,将△ADE沿直线DE翻折成△A’DE,使平面A’DE⊥平面BCD,F为线段A’C的中点。

(Ⅰ)求证:BF∥平面A’DE;

(Ⅱ)设M为线段DE的中点,求直线FM与平面A’DE所成角的余弦值。

(2010重庆理数)(19)(本小题满分12分,(I)小问5分,(II)小问7分)

如题(19)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 底面ABCD,

,点E是棱PB的中点。 (I) 求直线AD与平面PBC的距离; (II)

A-E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010山东文数)(20)(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MA 平面ABCD,PD//MA,E、G、F分别为MB、PB、PC的中点,且

AD PD 2MA.

(I)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II)求三棱锥P MAB与四棱锥P ABCD的体积 之比.

(2010北京文数)(17)(本小题共13分)

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直。

EF//AC,

(Ⅰ)求证:AF//平面BDE; (Ⅱ)求证:CF⊥平面BDF; 证明:(Ⅰ)设AC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

1

AG=1 2

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F∥EG

因为EG 平面BDE,AF 平面BDE, 所以AF∥平面BDE (Ⅱ)连接FG。因为EF∥CG,EF=CG=1,且CE=1,所以平行四边形CEFG为菱形。所以CF⊥EG. 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BD⊥AC.又因为平面A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所以BD⊥平面ACEF.所以CF⊥BD.又BD∩EG=G,所以CF⊥平面BDE.

高考题汇编立体几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