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 变化、现象 ⒈ 观 察 蜡 烛 的 制作 烛芯棉线、 外壳石 由石蜡制成 材料 ⒉ 点 燃 前 颜色、 形态、形状 ⑵用小刀切下 浮在水上, 难溶于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 一块石蜡,投 水,硬度小 入水中 ⑴用火柴点燃 火焰分三层, 第二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 蜡烛,观察蜡 层最明亮, 内层暗 三层,第二层(内焰)最亮, 烛火焰 ⒊ 点 燃 蜡 烛 柴,迅速平放 部分变黑 在火焰中,1s 后取出 ⑶用一冷而干 烧杯内壁有水雾,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 燥烧杯,罩在 石灰水变浑浊 火焰上方,片 刻,取下火焰 上方的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 倒入少量石灰 水,振荡 ⒋ 熄 灭 蜡 烛 ⑴将蜡烛熄灭 有白烟 观察 ⑵用火柴点燃 白烟燃烧 刚熄灭时的白 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 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碳 最内层(焰心)最暗,外焰温 度最高 ⑵ 取 一 根 火
火柴杆接触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 外焰 于水 蜡 ⑴观察蜡烛的 乳白色固态圆柱 颜色:乳白色 状 状态:固态 结论、解释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 ①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在广口瓶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滑)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在细口瓶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标签正对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 …… 此处隐藏:614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