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智力理论的发展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第七章 智力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一) 智力是一种一般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
具体包括: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记住)
(二)智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斯腾伯格等。
二、有关智力结构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理解)
他认为智力活动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一般因素(g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s因素),g因素是所有智力活动所普遍共有的因素,而s因素是某一智力活动所特有的。
一般因素(g因素)即一般能力,如记忆力、想像力等;另一个是特殊因素(s因素),如音乐能力、这种能力在音乐课上特别重要,在上心理学等课程时并不是必须的。
(二)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
第二节 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智力理论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重智力理论
2、掌握情绪智力理论
教学时数:4课时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答)
198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他认为一个人的智能可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语言智能
2、数学逻辑智能
3、音乐智能
4、空间智能
5、身体运动智能
6、人际关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移情能力)
7、认识自我的智能(理解自我的能力)
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
教育上的启示
1、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
2、一个人职业的选择须把智能特点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3、符合学生智能结构的教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4、学校评价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多元评价体系。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只要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有所发展,能够达到一个基本水准,并且在适宜其特点的方向上不断发展,有自己的特长,就是实现了全面发展。
二、情感智力理论(情绪智力、情商、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
马加爵杀人事件
徐力杀母事件
我们虽然不能说每个杀人或自杀的人他(她)们的情绪智力都很低,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情绪智力是不够高的。
情绪智力最早由 Salovey和 Mayer(梅耶)于1990年正式提出,1995年底《纽约时代》科学记者Goleman(戈尔曼)出版了名为《情绪智力》的科普畅销书,使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广为人知。(记住)
(一)Salovey情绪智力理论:(理解基础上简答)
1、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
(l)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察觉自身情绪的能力)(马上能意识到我现在被某种情绪所控制)
迈耶发现人们察觉、注意和处理自己情绪的风格各异,可分为:
● 自我觉知型 自己的情绪一出现便能察觉,因而其情绪生活精致复杂,对自己情绪的清晰认知甚至构成了其人格特质。他们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心理健康,自制自主,随心所欲不逾矩。一旦情绪低落,决不辗转反侧,缠绵其中,而是努力跳出重围,吹散乌云。总而言之,自我觉知型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心脑健全。
● 沉溺型 总是被卷入自己情绪的狂潮中,无力自拔,听凭情绪的主宰;情绪多变,反复无常,而又不自知,陷溺其中不知所以然;一任自我沉溺于恶劣情绪中,无力也无能摆脱;常常处于情绪失控状态中,自感被压倒击溃。
在一则古老的日本传说里,一个好斗成性的武士与一禅师辩驳天堂与地狱之意。禅师不屑一顾:“你不过一小丑罢了,不值我费心与尔论道。”
武士恼羞成怒,拔剑而起:“你竞敢如此无礼,看我一剑刺死你。”
禅师缓缓道来:“此乃地狱也。”
如醍醐灌顶,武士惊而顿悟,纳剑入销,躬身合十,拜谢点化。
禅师再道:“此即天堂。”
这则故事生动地道出了陷入某种情绪之中以及开始醒悟自己被此情绪俘虏之间的关键区别。
(2)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察觉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3)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
(自身情绪的表达及书中某一角色情绪的表达)
(4)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导演最需要这种能力)
2、对情绪的理解、感悟能力
(l)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
例如对“爱”与“喜欢’之间区别的认识。
(2)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
例如伤感往往伴随着失落。
(3)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
例如爱与恨交织的感情。
(4)认识情绪转换可能性的能力。
例如愤怒可转换为满意,也可转换为羞耻。
3、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1)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
情绪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来之,则安之。
< …… 此处隐藏:207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