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现代文学作品《茶壶》赏析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跨越心灵之坎
——读科瓦尔的《茶壶》有感
【摘要】
《茶壶》的作者尤里·科瓦尔于1938—1995年出生并成长在莫斯科,毕业
于莫斯科师范大学哲学系,在学生时期就作为弹唱诗人谱就了属于自己的歌曲。
1966年开始涉猎儿童文学,曾荣获《旅游者》文学奖项,但科瓦尔很难被归入
任何一个文学流派。他的行文抗拒典型化,反对高于生活,客观地描画现实。科
瓦尔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以现实主义、讽刺性和悲剧性再现复杂
又充满戏剧性的生活,这无疑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在《茶壶》一文
中,有茶壶对自己价值得以实现的期待和对主人的同情与怜惜;有艺术家对他自
己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和与茶壶心心相惜的世界的平和;而彼得洛维奇除了房
租对物质以外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兴趣甚至刻意疏远避开,周围的一切他只是报以
冷漠。三个不尽相同又息息相关的形象融合在这篇文字里,以及其高度凝练的文
题,给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茶壶 艺术家 彼得洛维奇 角落 价值实现 物尽其用
未如期付款 缴租 依托 后现代
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结构和颠覆的主要对象是以所谓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为代表的,僵硬的苏联官方教条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完全摒
弃了所谓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矫枉过正”地提倡“为艺术而艺术”,
主张为文学“减负”,从而实现去经典化和去神圣化,而且通过杂糅的语言风格
和互文手法的应用为多元化解读的阅读潜能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本文所要阐释的
《茶壶》一文中,开篇句“茶壶不喜欢我”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以物为中心描绘
世界的特点。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展开的:一个艺术家,也就是文中茶壶的主人,他的生活
除了颜料、柜子和茶壶几乎一无所有。而唯有茶壶成了他生活的依托,在艺术家
的生活中作用显著。艺术家的生活很贫困,在他的屋子里通常连食物也没有,甚
至连房子也不是他自己的。但是,艺术家有他自己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和与
茶壶心心相惜的世界。但是周身没有与他相通的事物,非但说有,那就是他的茶
壶。
催租的房东彼得洛维奇的出场以一个不愉快的字眼“未如期付款”开始了茶
壶、艺术家与彼得洛维奇之间尴尬无谓的对峙。就连这样的时候,艺术家还是想
到了茶壶:“茶壶的反应令我不解,它到底喜不喜欢这个词儿呢?它是站在我这
边还是彼得洛维奇那边呢?”,就在彼得洛维奇再次重复了“太多时日未能如期
付款”时,茶壶也只是用冷冷的眼光扫视了一眼艺术家,至少在艺术家看来,那
种眼神是在传递茶壶对他所处窘况的漠然和轻视。最讽刺的大抵是艺术家和彼得
洛维奇的对话:“什么时候缴租?” “你明白么,茶壶不喜欢我。” “谁?是昨
天来的么?” “是茶壶,彼得洛维奇。就是放在那边黄铜色的那个。” “
该缴租了。” “我现在跟它关系紧张,它总在那儿看着我,期盼着我不断地烧水,
但是我没空,总有一大堆的事儿得处理” “香肠还剩着呢 ”“你听到了么?
等一等,好像还不是那么回事儿” ,彼得洛维奇并没有理会艺术家的话,还在
一个劲儿地问“是缴租还是搬走?”。就是这样没有逻辑的谈话把截然不同的两
个形象跃然纸上,在谈话快要结束时彼得洛维奇无意间摸到了茶壶,不小心被烫
伤了。为此,茶壶却开始兴奋了,窃喜地“蹦跳着向四处喷溅水花”。艺术家关
上炉中火,坐下来不由开始惆怅接下来的生活:“接下来的日子咋过?不知道。
不过我的茶壶此时还挺开心,就让它再煮会儿吧!”此时,艺术家的形象分明已
经逼真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慈祥的面容,刀刻般凹凸分明的皱纹,古铜色的
肤色,厚厚的嘴唇,以及有些浑浊的眼睛,还有老式的毡帽 俨然一个孤独的
艺术家,在租借来的屋子的一角任时间流失,他过着赤贫的日子,但是宽厚温顺
的性情几乎注定了他更重视精神世界的生活状态,在文中也不难看出他没有如期
缴租并不是因为吝啬或者缺失诚信,仅仅是因为无以为依地生活在一群世俗的人
们之间,他无力偿付租费,只能孤独地在乎着他的在乎,当然更多地是指茶壶。
抑或,孤独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无奈,是一种不可示人的忧伤,是一种需要小
心呵护的脆弱。孤独,只属于那些幽思冥想的高贵的灵魂。说到这儿不禁想起故
宫博物院里收藏的那幅《杨柳八哥图》:一只单腿独立在枯枝上的八哥正低头用
喙梳理和舔吮着一条腿上的伤口。如果单看这一幅画,你的目光也许只会被它低
头舔吮的动作所吸引。那些单腿独立的鸟或落于危石,或独立枯枝,它们不鸣叫,
不捕食,一只只白眼朝天,充满倔强之气。你一定会奇怪,画家为什么要画那么
多单腿独立的鸟?这与画家自身的经历有关,由于至亲相继去逝,身为明太祖的
后裔,眼见得复明无望,又受到 …… 此处隐藏:153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