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高中数学 3.3.1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3 新人教A版必修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目标 分析
教材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学 程序
板书设计
教 材 分 析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 §11.4“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第一节课, 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过程和公式应用.
教 材 分 析2.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 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了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 算,其学习平台是学生已掌握了直线倾斜角、斜率、 直线方程和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对本节的 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的进一 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目 标 分 析1.学情分析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函数、平 面向量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利用代数方 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我班学生基础知识比 较扎实、思维较活跃,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 标 分 析2.教学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
目 标 分 析2.教学目标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体会由特 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研究方法,提高 观察、类比、抽象、概括、数形结合等能力.
目 标 分 析2.教学目标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体 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 标 分 析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思路;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向量的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目 标 分 析3.教学重、难点难点突破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类比归纳的思想,由浅入深,让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三种不同思路.同时,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并通过逐步深入的课堂练习,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 学 方 法
教 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 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等特征,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和类比发现式教学模式,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背 景出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考虑到公式的推导过程含有字母运算,比较 抽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此采用由特殊到 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三 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层层展开, 步步深入。
教 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 使学生思维活动
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 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
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原则,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主动参 与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的氛围中,认识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的运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数学思维能 力,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结构。总之, 本堂课倡导的是: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图片展示 新课引入
师生互动 探究问题
由特殊到一般
新课讲解
类比联想 解决问题
记忆公式 练习反馈
即时训练 巩固新知
共同小结 知识回顾
总结反思 提高认识
上一篇:第四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练习题
下一篇:各仪器设备校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