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园林建筑布局探析_以河北省涉县娲皇宫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06
发布时间:2024-11-06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37(25):12298-
12300责任编辑 陈红红 责任校对 傅真治
——以河北省涉县娲皇宫为例中国寺庙园林建筑布局探析—伊红珊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 通过对娲皇宫的选址、布局、构景艺术、空间和环境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处理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经验。关键词 园林建筑;选址;布局中图分类号 TU98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25-12298-03ExploreandAnalysisontheLandscapeArchitectureLandscapeofTemples
YIHong2shan (Depart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HebeiVocationalofPoliticalShijiazhuang,Hebei050061)
Abstract Basedonanalyzingthesiting,layout,configurationkingart,Wexperiencesoftherela2tionshipbetweenlandscapearchitectureandthenaturalenvironmentKeywords Landscapearchitecture;Phasetochoosethesite;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景观的构成要素,优秀的园林建筑,在立意、,以达到“景以境出”许多充满诗情画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有口皆碑的建筑佳作,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启发着现代人的创作灵感。
1 娲皇宫的由来
,整个宫宇占地面积为76万m,分4组建筑。山下有停骖宫、朝元宫和广生宫。沿“之”字形山道(又称古道“十八”盘),途经“山明”、“揽青”、“眺峰”等几座路亭和一座小庙,始达娲皇宫脚下。娲皇宫建在百米绝壁、地形险峻的山腰上,巧妙地利用山崖下一个半圆形石砍建起平台,并充分发挥了平台有限的面积和地势,建筑了娲皇阁、梳妆楼、鼓楼、迎爽楼、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六角亭、灵官庙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图2)。此外,山上还有摩崖石刻及眼光洞、蚕姑洞两处石窟古迹,享誉中外。
娲皇宫构筑严谨,雄伟壮观。主建筑娲皇宫,座北朝南,为4层楼阁式建筑,高达23m。紧靠悬崖峭壁凌空而起,雕梁画栋,重重斗拱飞檐,宛若凌空欲飞之凤翼(图3)。背靠山崖有8根铁索,凿石而系,将楼阁缚在绝壁上。据云,每逢香客云集,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故有“弦楼”、“吊庙”之称。娲皇宫外崖上,刻有摩崖佛经6部,18.7万余字。其中,
4部系我国最早的石刻版本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2
娲皇宫,又称娲皇庙,位于河北省涉县城西北14.5km处的唐王山(汉时称中皇山,位置如图1所示)。相传远古天塌之时,女娲在现唐王山下的唐王 沟发现了天上的窟窿,于是在中皇山的山沟里支起大锅,取附近清漳河中的七色石熬炼,做成煎饼,将天上的窟窿补好。后来,女娲生活在中皇山,拈土造人“别男女,通婚姻,佐天以立人伦”。为了纪念这位功勋盖世、令人尊敬的女性,人们便在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地方建起了娲皇宫。娲皇宫的始建年代,据宫内拜殿石文载:“为汉文皇帝创立”,初仅“神庙三楹”。明嘉靖年间陆续建筑。文革中,部分建筑被毁,1976年,有关部门拨款重修,
基本恢复原貌。
是我国乃至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史料。
3 建筑布局的特色分析
3.1 选址———先难后得,险夷相辅 娲皇宫的选址首先基
于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娲皇宫建筑在百米绝壁前的平台上,平台长100余m,最大进深处不过20余m,下临百丈山谷,地势可谓高险奇绝。因山势陡峭,从山下上行要经过一大段漫长而曲折,被称作“十八盘”的“之”字形山路,才能到达娲皇宫脚下。而娲皇宫打破常规,选择了从外表看难以利用的地势作为基址,据壁立寺,先难后得,创造出了巧夺天工的人间奇观。首先,作为寺庙建筑,娲皇宫建筑群位于断壁南面,背风向阳,四周山峦起状,脚下有清漳河流过,山下山上不乏草木,景色优美且便于取水伐薪,符合寺庙建筑的选址要求。再者,我国许多寺庙都占据险要之地进行构筑,目
图1 娲皇宫区位
Fig.1 ThelocationofWaPalace
的是以险、奇致胜,如山西浑原的悬空寺,陕西香炉寺,河北苍岩山福庆寺等都是以奇、险著称,与娲皇宫有异曲同工之妙。从风景建筑的角度看,娲皇宫建在山腰,背靠绝壁,前临山谷,正面视野十分开阔,具有成景和得景之便,故而成为方圆数里吸引游人和香客的主要景观。且因高借景,远可观太行群山,莽莽苍苍奔来眼底;近可瞧清漳河水,沟底蜿蜒,细走银蛇。坡上田间散落着农舍村庄,半山腰的几组宫殿又与娲皇宫呈俯仰互借之势。娲皇宫的大部分建筑均沿峭壁依
2 娲皇宫现状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的古
作者简介 伊红珊(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从事园林
规划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 2009203202
37卷25期 伊红珊 中国寺庙园林建筑布局探析12299
注:1为皮疡庙;2为山门;3为牌坊;4为碑亭;5为钟鼓楼;6为水池房;7;8;9为迎爽楼;12为工具房;13为钟楼;14为石碑;15为灵宫庙;16为蚕姑洞;17为眼光洞。
图2Fi
g.2plof,延长了游览路线,增加了空间的进深感,是化面阔为进深的一个重要手段。
3.2.2 建筑布局灵活多变,别具匠心。娲皇宫共包括大小12座建筑,虽数量不多,但形式迥异,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有
高有低。无论是平面还是竖向布局都处理得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别具匠心。这12座建筑按照“起、承、转、合”的序列分成几组进行布局。
(1)“起”。第1组由皮疡王庙、木牌坊、山门及碑亭组
成。这几座建筑体量都不大,但形式、内容迥然不同,加之竖向的高差处理给人灵巧、多变的空间感受,“引”人入胜,拉开了游览的序幕,即“起”。
(2)“承”。第2组包括鼓楼、水池房、六角亭3座建筑。
其中,鼓楼作为伽蓝七堂之一,在整座娲皇宫中是较重要的建筑,相对于水池房和六角亭而言,为主建筑。鼓楼居于平台西部,高9m,3层,砖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在建筑等级、体量及形式上,都大大高于作为陪衬的其他两座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鼓楼呈东西向垂直于岩壁而置。把水池房和六角亭则沿断壁方向置于平台外沿处,横、竖、大、小、点、线形成对比。建筑之间有主有次,通过对比而相互衬托。可作为
图3 娲皇宫外景
Fig.3 TheexteriorofWaPalace
建筑空间序列的“承”。
(3)“转”。第3组是整个寺庙建筑组群的高潮,由娲皇
次布置并尽量后退,这样做一方面强化了建筑“险”、“奇”的特征,同时提供足够的平台供人活动,使人产生安全感。
3.2 布局———化面阔为进深,外观内游两相宜 娲皇宫受
阁、梳妆楼、功德祠、灵官小庙及迎爽楼共同构成。其中,主建筑娲皇阁居于中心位置,大式歇山,七踩斗拱。建于高约4
m的基座上,更显其高峻挺拔。楼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从
基址特点的限制———长于面阔而短于进深,因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建筑沿绝壁横向布置,依次展开,化面阔为进深,使游人无论是外观还是内游都能得到丰富的艺术享受。
3.2.1 大门位置的选定。娲皇宫的布局,虽限于基址条件
基至顶高23.00m,长16.78m,进深13.86m。共分4层。楼阁第1层分内外间,外间拜殿为一卷棚抱厦,广约7m,雕梁画栋,朱柱紫扇。殿内依山为天启年间建的石券,建在北齐时开凿的石窟之上,内有佛台、龛、佛像等。2~4层,圆柱围匝,左、右、前三面带走廊。登临第4层楼阁最高处,纵目远眺,山下诸景,尽收眼底。主建筑的地理位置十分突出、醒目。位于娲皇阁右侧的梳妆楼,高8m,两层,亦建于高台之上,歇山大式,五踩斗拱,四面出廊
[1]
布局化阔为深,但大体上沿袭了古代寺庙建筑的布局特点,如主建筑娲皇阁居于中间,钟楼、鼓楼位于两端。但山门未设置在中间或是正对主建筑,而是放在了一端。这首先克服了基址进深短的不足,完整地保留主建筑前的平台空间。其次,避免了进门后主体建筑直扑眼底,使人有一览无余之感动。山门放置在端头,游览的路线沿平台横向展开,丰富的建筑形象变化带给游人以不同的感受。建筑序列经“起、承、转、合”逐次展开,有始有终,层次丰富。相对于山门设置在
,色彩华丽,地位仅次于
主建筑。迎爽楼,位于主建筑的左侧,高9m,两层,但因直接建于地面,不如梳妆楼高大。大式硬山,从建筑等级看地位又次之。功德祠则是利用地势建在娲皇阁左侧脚下的一座扇面亭,在造型上区别于其他建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在
12300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年
娲皇阁正面基座前的灵官小庙,与娲皇阁相比,显得格外小巧玲珑,同时也以其“小”反衬出娲皇阁的雄伟、高大。这几座建筑既在体量、形式、造型上相互对比、衬托,层次分明,又在空间上紧密联系。建筑之间通过室内外高差的变化,利用台阶进行穿插、渗透。如梳妆楼自二层走廊拾级而下便能到达娲皇宫的基座。迎爽楼因地基较低,从娲皇阁底层拾级而下则直接进入其室内二层。这种空间竖向的变化,颇具情趣,丰富了游者感受。由这组建筑“转”入游赏高潮,使建筑组群中最精新的部分得以尽情地展示。
(4)“合”。最后一组建筑是由紧贴崖壁的钟楼组成。
总体布局上化面阔为进深,沿断壁横向布置建筑外,还表现在不同的建筑针对各自的情况,结合地形地势,灵活处理,特别在一些细节上,“因山构室”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娲皇阁、梳妆楼、钟、鼓楼等几座建筑都是依山岩而建。自然的岩壁有一定的倾斜度和凹凸变化。几座建筑在与山岩的结合处都做了相应的处理。如娲皇阁的2~4层后退贴岩而建,2层墙壁直接埋入岩壁中,梁架在岩石上。3层北墙与山岩之间用8根铁索相连。因地势局促,2、3层屋檐直接建在峭壁上,翼角则被舍去。同样,而梳妆楼因建筑方,,鼓楼东,,巧借二4钟楼形式与鼓楼近似,高1.2m,三层,砖木石结构,其下层为石券,上层内悬大钟一挂。位于平台的最东侧,与鼓楼遥相呼应,作为建筑序列的结束,“合”在该处。布局巧妙,远远望去,,鼓二楼位于两个端点,梳妆楼、坊、水池房、,,体量大小不一,,人行其中简而言之,化面阔为进深的布局,无论是从外部感观,还是深入其中游览,都给人带来美妙的享受,所谓“外观内游两相宜”。
3.2.3 因山构室,各据其胜。娲皇宫的因山构室,除表现在(上接第12297页)
娲皇宫是为纪念女娲而建,因此在设计时,无论在选址、布局,还是在细部处理,都紧扣歌颂女娲炼石补天、不畏艰难险阻这一主题。通过漫长的山路、巍峨险峻的建筑及其他细部处理,因山构室,用具体的形象体现立意,是一部因境成景、景以境出的风景建筑佳作。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辆;沿各类交通干线重点加强绿化。
4.7.3 水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产生
道,大面积种植竹林,利用植物材料和园路的配合,实现曲径通幽的经过效果,同时能起景观区域自然的过渡效果。
4.6 植物景观设计 绿化设计注重生态性,同时应考虑经
量;控制区及风景区的各类生活污水需经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放,严禁向溪流直排,禁止向水体倾倒垃圾和其他废物;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倡节约用水,建立节水观念。
4.7.4 声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道路管理,设置禁鸣区、禁鸣
济和观赏的需要。以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为基础,配合景观效果进行植物景观设计。针对现有的松、杉纯林及少部分针叶混交林,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种植枫香、鹅掌楸、木荷等阔叶树种,以丰富山林植物景观层次作为综合区的植物景观基础。在裸岩石坡地地段,利用络石、金银花、葛藤等藤蔓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近水区域则丛植芦苇、二月兰、蒲草、鸢尾等水生植物,以增添野趣;房前屋后、山地背景等处,广植松柏类、竹类作为背景,并点缀香樟、冬青、女贞、银杏、紫薇、国槐等植物,进一步凸显环境古朴幽静的气氛。
4.7 环境保护性措施
4.7.1 自然资源保护措施。制定游客规模控制计划,减少
路段、噪声达标区等,将风景区的声环境质量控制在标准以内。
4.7.5 废弃物处理措施。垃圾的收集逐步实行容器化、密
闭化,以垃圾箱收集为主,实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对分类收集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进行合理地回收利用。
5 结语
森林公园综合区是森林公园景区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以及良好的后期管理,可以有效地平衡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活动开发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殷利华,刘清锋,陈亮明,等.福建武夷源大森林公园入口广场景观设
计[J].福建林业科技,2007(6):247-250.
[2]何金训,王益,毛向阳.浙江丽水白云山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河北
农业科学,2008(3):115-119.
[3]黄群,章晓航.玲珑山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策略初探[J].安
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55-6756.
景区压力;禁止无度开发,禁止狩猎、采药、砍伐等活动。同时,应经常性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教学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保证森林公园的生态功能
[3]
。
4.7.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在风景区控制地带内改变燃料
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净化空气,景区内禁止使用燃煤和薪材;景区内统一推广环保交通,尽量减少进入景区的机动车辆,核心景区禁止驶入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