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与治理之策(3)

时间:2025-05-12

提供了比过去更加便利的条件:一是谣言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监管者常常还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已呈泛滥之势;二是谣言的可控性降低,造谣者的非实名身份和传谣者的渠道多样性都使控制谣言传播的难度加大,从而可能导致谣言的负面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被极大地放大。

在厘清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应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之策也就有了清晰的思路。从根本上说,网络谣言是对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扭曲和贬损,因而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和扩散不仅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还要切实消除谣言滋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并完善法治建设。

第一,建立网络言论发表者真实身份的确认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治理手段。必须看到,网络造谣传谣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造谣者和传谣者的侥幸心理。由于可以用编造的虚假身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造谣就可能成为那些在扭曲的阴暗心理支配下采取的自认可以规避法律惩罚的行为。在更为宽泛的层面看,一个勇于为自己言论负责的人不会千方百计隐匿自己的身份。由此也可看出,微博客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制度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论坛、博客、社交网站都应大力推广这一做法。

第二,对造谣者零容忍。运用法律手段惩治谣言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必须采取的合理行动。谣言对于社会的危害不仅在于它对正常秩序的破坏,更在于如果一个社会容忍谣言的四处存在而漠然视之,将导致一个未受惩治的谣言将带来十个、百个谣言的泛滥,社会将因

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与治理之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