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与治理之策(2)

时间:2025-07-07

并不直接制造谣言,但却通过自己的传播行为使谣言得到迅速扩散,很容易导致谣言被误以为可能是真实的信息。如果说造谣者还能因其触犯法律的行为而易于受到追究和惩治的话,传谣者往往因其数量众多而产生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在谣言的生成链条中扮演着实际上的直接责任者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更加恶劣的作用。

其三,信谣者是谣言生成机理的末端,但却最有可能成为谣言的付诸行动者。信谣者的社会心理基础,在于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以来一部分人存在的焦虑和紧张。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和压力,常常用怀疑的眼光来感知一切,更容易以个体的切身感受或想象而不是以理性的心态来对信息做出判断。谣言的制造和传播因此也就有了大规模扩散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四,在当前的网络谣言生成机制中,网站乃至传统媒体也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信息发布载体的网站,有责任发挥谣言过滤器的功能,必须承担保障自身平台所发布信息真实性的责任。从近期网络谣言的泛滥状况看,大量的网站显然未能履行自己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承担着权威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并因此在受众中拥有很高的信任度。但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在发布言论时也出现不负责任的现象,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常常被任意的引用和转载,导致网络谣言超越互联网范畴而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负面影响。

应该强调,网络的出现本身不一定会导致谣言。但是,作为大规模、高速度的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的出现为谣言的扩散在两个方面

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与治理之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