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与治理之策
时间:2025-05-10
时间:2025-05-10
近期有关部门出重拳查处整治网络谣言,体现了我国维护公共秩序、防止公民合法权利受谣言损害的坚定决心。这也说明,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领域必须正视的公害。按照权威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仅3月中旬以来有关部门清理的各类网络谣言信息就高达21万多条,这充分证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的紧迫性。
近期的网络谣言治理行动是及时而高效的。但是从长远看,我们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致力于从根本上遏制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把握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只有在清醒客观地认识到网络谣言产生、传播、扩散的内在规律,才有可能找到切实有效的治理之策,构建起应对网络谣言的长效机制。 其一,谣言生成的起点始于谣言的制造者。谣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依附物,任何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都不同程度的伴生着各种类型的谣言。也就是说,只要社会还处于不完善的发展状态,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社会的不满、抱怨乃至仇视,因而也就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造谣者。从今天我国的网络谣言现状看,造谣者既有外部力量支持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所谓异议人士,也有基于个人或机构利益需要的虚假信息发布者;既有仇视国家和社会的恐怖谣言制造者,也有仅仅处于发泄个人不满的攻击而贬损他人名誉的无聊者,这些造谣者虽然身份和出发点不同,但目的和造成的后果则是相同的,那就是通过捏造事实、编造虚假信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在社会中制造恐怖、不安、焦虑的氛围。
其二,传谣者的存在构成了这一机理中重要的介质。传谣者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