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苏联的援华政策评析
发布时间:2024-11-04
发布时间:2024-11-04
抗战期间苏联的援华政策评析
摘要:苏联是中国抗战的盟友,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支援中国抗战。但是苏联援华抗日政策服从于苏联本国的利益,无不蒙上一层大国沙文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联援华
一、苏联在抗战初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态度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是支援中国抗战的有力盟友。“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中日冲突虽然采取不干涉的中立主义,但同时声明在精神上、感情上完全同情中国,并愿作一些必要的帮助。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几次约见出席中苏会议的中国代表莫德惠,说苏联十分关注满洲事态的发展,“中国人民勿需怀疑,我们同情是在中国一方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初,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于是1932年6月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先与苏联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再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
那时,由于中日两国国力悬殊太大,中国与日本的军事、经济水平相差过大。因此,蒋介石很早就认为抗战是一场“持久战”。蒋介石在1932年1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决心迁移政府,与之决战。”
于此同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关注中国对“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态度,尤其是蒋介石的态度。苏联的《真理报》接连不断发表文章,谴责日本,表达本国政府的正义立场。苏联与中国国民政府都对恢复两国关系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1932年6月22日,国民政府授权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首席代表颜惠庆同苏联首席代表李维诺夫进行中苏复交的秘密谈判。颜惠庆在日内瓦与李维诺夫进行闪电式谈判,在24小时内完成复交手续,1932年12月12日,双方互致邦交换文。
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苏联外交转向
就在苏联高度警惕日本侵略阴谋的同时,1933年,高唱反共的德国纳粹党取得了德国国家政权。斯大林意识到德国是苏联的重要威胁,开始调整其对外政策。
中苏虽然在1932年12月恢复了外交关系,但中苏关系一直处于冷淡状态,主要是因为苏联在中日关系上的一些做法令南京国民政府十分不满。1933年5月2日,为了缓和苏联同日本关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向日本大使太田为吉提出出售中东路的建议,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抗议。苏联在新疆支持盛世才的动机也令南京政府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