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哈工大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真题名词解释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哈工大历年真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共代谢:
2. 双名法:由两个名字组成的命名方法,即一个物种的名字,是由它所属的属名后面
加上种名形容词所组成的(属名+种名) 3. 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由于单个细胞在局部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
的细菌群体,称为菌落
4. 细菌的特殊结构:指部分细菌所具有的可变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芽孢
5. 菌胶团:产生荚膜与粘液层的细菌,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细菌集
团,具有共同的粘液层,内含许多细菌
6. 中体:细菌细胞质中的主要膜状结构,由细胞膜以最大量的褶皱内陷而形成的层状、
管状或囊状物,常伸入细胞内 7. 二次生长曲线:当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大肠杆菌
首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利用完后才开始利用乳糖,大肠杆菌呈现二次生长现象
8. 溶原性: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并不立即使细菌发生裂解,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在细
菌染色质体的一定位置上,并与细菌的染色质体一道复制,随着细菌的分裂传给每个子代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的这一特性称为溶原性 9. 温和型噬菌体: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发生裂解而能继续生长繁殖,这种噬菌
体称为温和型噬菌体。含有这种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胞称为溶源性细菌 10. 裂解量:每个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称为裂解量
11. 营养缺陷型:丧失合成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能力的微生物 12. 生态位分离:是指在稳定的环境中,不同种群在同一生境长期共存时,必须有各自
不同的(实际)生态位,从而避免种群间长期而又激烈的竞争,并有利于每 个种群在生境内进行有序的和有效的生存。
13. 生物修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不仅(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存在于地表水中,而
且更广泛地存在于土壤、地下水和海洋中。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称为生物修复 14. 生长因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物质合成,而只有通过外源供给才能
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15.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
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的和物质的输入、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6. CoA:具巯基的辅酶,作为酰基的载体 17. 质粒:质粒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
双螺旋DNA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较细菌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18. 糖酵解: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脱氢)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并产生可供机体生长的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途径 19. 无氧呼吸:以NO3-、SO4-、CO3-等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
有氧呼吸:以氧气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 :呼吸是指底物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氢或电子不是直接与中间代谢产物相偶联,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最终交给有关无机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发酵是以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中间代谢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
20. 氧化磷酸化:物体通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以维持体温外,大部分
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转移至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中,这种伴随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称为氧化磷酸化
21. 呼吸链: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脱下来的氢原子,经过以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
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氢原子或电子的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22.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被还原为N2 或氮氧化物的
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在此过程中有少量ATP 生成。氨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23. 灭菌、消毒与防腐:灭菌就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有芽孢的细菌、
放线菌和霉菌等的孢子;消毒就是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防腐就是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24. 水华(赤潮):当水体排入大量含氮和磷的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则使蓝细菌
过度繁殖,将水面覆盖并使水体形成各种不同色彩的现象,在淡水域称为:“水华”,在海水水域称为赤潮
25. 代时:细胞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菌体细胞分裂次数越多,世代时
间越小,即生长速度越快
26.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定律):(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群不可能永久
的共存)在一个稳定环境中,同一个生态位不能长时间被一个以上的安定种群同时占据和完全占据
27. 生态位:每个种群受群落中生态因子限定的空间地位及其功能作用 28. 顶级群落:随着生物演替逐渐趋于稳定,达到新的稳定群落形成,即达到顶级群落
29. 巴斯德效应:
30. 酶:酶是活细胞的组成成分,由活细胞自身合成的,并能够在细胞内外起催化作用
的一种催化剂,故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31. NAD:辅酶I, …… 此处隐藏:304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