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红《桥》的人物分析
时间:2025-04-18
时间:2025-04-18
学术研究与探讨Ac a d e m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i s c us s i o n
关于萧红《桥》的人物分析丁明雅(中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湖南长沙 4 1 0 0 1 2 )
[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性作家,除了 呼兰河传》和 生死场》,她的其他小说也具有萧红鲜明的创作特点。本文通过研读桥,分析人物特点,深入了解这篇小说想表达的内涵以及体会萧红小说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萧红桥人物分析[中图分类号】1 0 4 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 0 0 2— 2 5 6 2( 2 0 1 4)一 8— 1 8 2— 1 谈到萧红,《呼兰河传》和《生死场》成了标志,相由。有时望着桥那头小良子流鼻涕,恨不得马上伸手过去擦。 对于这两篇小说,《桥》是受了冷遇的,在论文库里,相关她把小主人养的白嫩,而小良子黄瘦,像是枯了的树枝。无法文章也寥寥可数。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为我们呈现了社会的照顾好孩子无疑是母亲心头的痛,种种不得已里满载着黄良子五味杂陈,蕴含了耐人寻味的人间冷暖,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的心酸与无奈。 《桥》塑造的是一位受侮辱受损害的女性形象,写了做乳母其次,黄良子曾有次从主人家带回了一些吃的,回家让的黄良子所遭受的痛苦与折磨,反映了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境孩子立马尝了个鲜,但这样的举动却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遇,从而完成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控诉与对劳动妇女的主人发现。当小良子羡慕小主人吃的东西时,黄良子却只能斥同情。 责小良子贪吃。小主人吃水果,小良子则捡起树叶舔;小主人 1关于黄良子的形象分析吃杏,小良子则捡起小主人吐的杏核吮吸,甚至伸进泥洼里捡 ( 1 )社会地位低。黄良子没有姓名从做乳母那天起,才有杏核。同样是孩子,黄良子却不能满足小良子一些合理的小要了“黄良子”这个称呼,但也只是在她丈夫的名后加上“子” 求,反而只能以责怪相对待。无形中,小良子从小被迫接受了字,也就成了伴随一生的标志。封建思想嫁夫随夫,黄良子没阶级的差距,感受到了姐姐的残酷性。 有选择的权利,连最基本的姓名权都没有,更不用谈其他的最突出的一点是当小良子
收到小主人欺负时,黄良子却了。而作为乳母,听着主人家的差遣,一切以主人家为重,人不能讨回公道,只有眼巴巴地望着,爱莫能助,也只有在无身也没有自由。这是封建思想残余在作怪。 人时,才会稍微阻止。当小良子打破小主人嘴唇时,主人家闹 ( 2)吃苦耐劳。无论清晨、夜晚,黄良子一听到有人唤自 着,黄良子只能忍痛打了小良子,使他旧伤上又流血,接着回己的名字,便立马跑到河对岸,只有几步路的距离,却因为桥头去帮小主人擦拭伤口,小良子去无法关心,无人关心。打在的阻断,得绕一里多。平时总在主人家干活,对自己的孩子都儿身,痛在娘心,对于黄良子来说,爱却不能优待。最后,小没有时间照顾,但是她也没有些许怨言。每每听到召唤总是条良子溺水死了,黄良子彻底痛了,哭了。 件反射般跑出去。 综上,黄良子作为母亲无疑是悲剧的,对于这个悲剧,她 ( 3)淳朴善良。文章有处这样的描写,大清早黄良子听有太多的无奈,社会本不公平,容不得她有所选择。而造成这到有人唤自己,就急速地跑了出去,汗流浃背的。结果却是空个悲剧的原因,我认为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黄良子无一人,只好折回来。回来时她听到卖菜声“黄……瓜茄……拿东西回家,总觉得女主人在后面追赶,这种惴惴不安正是无子”,明白可能是自己幻听,便向卖菜人笑了。读小说时, 形的主人家施加的压力,是地主阶级的压迫。当黄良冒着生命我感觉到这是黄良子的会心一笑,这是她的善良之处,白忙活危险下河去捡车轮时,我看到了生命的不平等,在那个时期, 了一阵之后,却不怨恼。试想若是他人,可能会将所有怨气, 农民的生命还不如地主家的一个车轮。黄良子一家就是农民阶并将怒气归结到地主头上,而黄良子却是一笑置之,不恼怒。 级的缩影,反映的是农民受压迫现象的普遍。 而淳朴之处,小说中是这样体现的:当她将主人家的东西往桥纵观小说,有几处特别的意象设置:河沟的一岸是黄良子东家里抛时,心里像照着一面镜子,忐忑不安,因为她觉得这家,另一岸是地主家,这俨然成了贫富两个世界的天然鸿沟, 是偷,老天爷看见了,而这些东西时主人家剩下的。还有另外而桥作为一种连结 T具,却没有带来
应有的便利,甚至小良子处:当桥阻断了与自己孩子见面时,她总觉得自己孩子比主的性命也葬送在里面,差距依旧无法跨越,反而成了扼杀弱者人家的可爱,若是带着小主人到了桥东见孩子,情感得到了满灵魂的帮凶。那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巴草,肥壮的样子如富人足,觉得小主人也一样可爱;而当新桥建起,随时能与孩子见的丑态,在风中照样惹嫌。 面时,都觉得两个孩子可爱了。这是作为母亲特有的心理,在读完全文,我们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阻碍见面的其实黄良子身上表现得如此淳朴真实,便觉得黄良子是一个可爱之是河沟,并不是桥,但作者为什么要把题目设置成《桥》呢? 人。 河沟这一天然鸿沟不可跨越,但我们借助桥这一人为改造可以 ( 4)安分守已、忍气吞声。黄良子知道自己只是主人 …… 此处隐藏:8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