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结业论文

时间:2025-07-11

当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

对策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罗丝

(学校或单位自己填写)

【摘要】: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 近年来, 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出发剖析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软肋和误区,深刻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问题,从而客观理性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的引导。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形势 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 大学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 就业率相对偏低, 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问题。资料显示,200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 万, 200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则达到了338 万人, 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 万人,而从2001 年到2005 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 左右,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 截至2005 年9 月1 日, 200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 , 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 本科生为81.7%, 高职高专生为62.1%。【1】针对此,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形势, 深刻剖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 从中探求破解对策,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分析

从1999 年的高校扩招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 每年以60~ 70 万的总量增加。2002 年毕业生人数为145 万, 2003 年增加到212 万, 2004 年扩大为280 万,2005 年达到338 万, 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 万大关, 达到413 万,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495 万, 比2006 年增加82万, 增幅达19. 9% 。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降。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 年开始, 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 大学生就业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2002年12 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80%, 比去年同期下降10%, 2003 年9 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0% , 2004 年9 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3%,2005 年9 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2. 6%, 2006年6 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0%。【2】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从2011年的实际情况看, 社会总体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07 年, 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超过2 500 万, 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 000 万个, 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 500 万个以上。特别是在中部地区就业问题更加突出。2007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 300 万人, 其中高校毕业生495 万人, 中职毕业生270 万人, 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 万人, 复转军人50 余万人,农转非人员260 万人; 在农村, 现有劳动力4. 97亿人, 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 亿多人, 以及农村需要务农的1. 8 亿人, 尚有1. 2 亿的富裕劳动力。【2】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 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将不断增加。可以预计, 今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大学毕业生总人数连年以两位数增长率递增, 而市场需求增长率相对缓慢, 毕业生就业率相对偏低, 且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院校类别来看, 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和其他部委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大致在同一水平, 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在85%左右,

而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低得多, 约在50% 左右, 比部委院校要低30 多个百分点。从学历层次看, 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旺盛, 对本科生的需求大致持 平, 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地域分布看, 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 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 , 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科专业看, 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 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1. 确立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宏观作用

政府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可以建立科学实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要把全国各地, 包括乡镇,任何部门需要人才、需要多少、待遇等等信息都放在一个全国联网的平台上, 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平台决定到哪里就业。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除了政府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和单位有如此强大的能力。笔者建议: 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等要联合编制信息, 把职业情况、学校专业情况、计划招聘人数和就业需求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 二是完善地区性的信息资料, 而且越具体越好 , 因为全国性信息无论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没有多少意义, 而地区性的就业综合信息资料非常有用 。最终把网络就业市场延伸到县区, 提高各级毕业生就业网站的运行质量, 拓展服务功能,逐步推广网上双选、远程面试。【1】

要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 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应该为大学生 …… 此处隐藏:191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