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金属凝固理论
武汉科技大学
WUST
1
主要参考资料
1)李言祥. 材料加工原理,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5.10 2)胡汉启. 金属凝固原理. 机械工业 出版社,1991.5
3)柳百成. 21世纪的材料成形加工技 术与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2
1 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
3
本章主要内容 一.了解凝固的特点 二.了解凝固科学形成的标志性成果
三. 了解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武汉科技大学
WUST
4
1.1 凝固的特点及凝固技术的发展
1.1.1 凝固的特点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极为普 遍的物理现象。几乎一切金属制品在其生产流 程中都要经历一次或多次的凝固过程.
凝固与结晶(一次结晶)的区别:凝固是一种 状态的转变,结晶不仅状态改变,而且发生晶 体的析出。通常是指晶体材料的凝固。
武汉科技大学
WUST
5
材料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具有很宽的冷却范围 。冷却速率:从极慢的10-6K/s到超高速的1011K/s
凝固加工的冷却速度范围与特点
冷却速度范围 冷速(K.S-1)及类型 10-6—10-3 慢冷 10-3—100 中等冷 速 100—103 近快速冷 却 典型生产加工过程 枝晶臂间距(μm)
大型铸件和铸锭 小型铸件铸锭、连续铸 坯和铸棒 带状铸件、压铸件,粗 大型粉末优质铸件、喷射成形 铸件、半固态铸件、复合材料 铸件 甩带、电子束和激光表 面熔化
5000—500 500—50 50—5
103—109 快速冷却
5—0.05
武汉科技大学
WUST
6
1.1.2 凝固技术的发展
一、凝固工艺的发展 从铸冶工艺(不控制)→常规可控凝固(加冷 铁、冒口,提高铸件致密性)→定向凝固(改 变组织形态,如单晶)→快速凝固(形成非晶) →空间凝固(无重力、无偏析)→超常凝固 (高压凝固,改变材料的熔点);
武汉科技大学
WUST
7
二、凝固材料体系的发展
从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结构功能材料; 从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金属基 复合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 从多晶→单晶→微晶→非晶。
武汉科技大学
WUST
8
1.2 凝固科学的形成 20世纪40年代前,无公认的凝固理论。下列 凝固理论推动了凝固学科的发展。 一、液固相变形核理论
20世纪40-50年代,Turnbull和Fisher在经典形 核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液固相变形核理论。指 出晶核形成速率I是温度、临界晶核形成功ΔGc 和原子液固相变激活能ΔGb的函数。
武汉科技大学
WUST
9
I=A· exp(-ΔGb/Kt)·exp(-ΔGc/Kt)
二、成分过冷理论 1953年哈佛大学教授Chalmers及其合作者对 金属凝固中液固界面形态的仔细考察,提出 界面稳定性概念和成分过冷理论,并导出了 著名的成分过冷判据:
G mc0 (k 1) V kD
武汉科技大学
G-温度梯度,V-凝固
上一篇:长沙凯通国际城商业项目提案
下一篇:第六章 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