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发布时间:2024-11-02
发布时间:2024-11-02
钠的重要化合物
高一级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必修2介绍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节将运用类比、对比、探究和归纳的方法以及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学习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钠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上一节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故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O和Na2O2的性质和应用,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建立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和能力。
2.掌握Na2CO3、NaHCO3的相关性质以及鉴别它们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处理信息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CaO与H2O、CO2的反应,体会和感悟类比法在学习同类物质性质方面的重要性。
2.通过对Na2O2分别与H2O、CO2反应产物的猜想、讨论,以及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实验验证猜想,归纳总结等学习Na2O2的相关性质,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的观察能力,初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3.通过对Na2CO3、NaHCO3性质的分组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对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做出正确分析,给出合理解释,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分析处理信息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趣味实验,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合作性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4.通过对过氧化钠、碳酸氢钠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实例的了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促使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Na2O2的化学性质,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以及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的形成。
突破策略: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以突破重点知识。
2.教学难点:从现象到本质,运用抽象思维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形成。
突破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猜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课堂思考讨论、师生评价以突破难点。
四、学生状况分析
(一)化学知识基础分析
学生第二章已经学习了“分类”这一化学学科思想和第三章第一节Na、Al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了研究金属单质的一般方法。对学习本节第三章第二节有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初中已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对Na2CO3、NaHCO3能和酸反应以及Na2CO3与NaHCO3的用途已有初步的了解。
(二)学习素质分析
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中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及学习的基本方法,为本节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对进行实验探究,研究物质的性质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抽象思维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对比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
(三)学生已有基础对本节学习的影响分析
好的影响:
1.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CaO与H2O的反应,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对Na2O、Na2O2的物理性质已有初步认识,对学习Na2O已有一定基础。
2.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Na2CO3、NaHCO3与HCl的反应和主要用途,对学习Na2CO3、NaHCO3性质已有一定基础。
不好的影响:
1. CaO与H2O反应的知识容易对Na2O2与H2O反应的学习形成干扰(思维定势),在教学中应注意对比学习两者。
2.学生已有的酸、碱、盐知识,对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且碱性强弱不同的学习有负面影响。
五、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探究实验为主,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一)教学方法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特点,我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小结本节课的收获的程序进行教学。对Na2O2与H2O反应产物的探究,首先启发学生对反应产物的大胆猜想、讨论;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实验验证猜想;最后归纳总结的教学流程。
(二)学习方法
本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对比讨论学习的方法、了解实验探究过程和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探究式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增强直观性)。
六、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类比CaO与H2O的反应,书写Na2O与H2O、CO2的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知识。
[情境引入] 演示实验:取一小块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用药匙取少量Na2O2粉末放于脱脂棉上,并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造成与学生日常认识的冲突,使学生感到比较新鲜,能很快的进入课堂情境,提高学生探究钠的化合物性质的兴趣。
[思考与交流]参照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步骤,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对Na2O2与H2O反应产物的猜想。
[同学分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通过分组讨论及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 请同学汇报实验结果,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及小结。
(如果学生提出刚刚变红的溶液现在褪色了,可告诉学生是Na2O2的漂白性起作用,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加以解决。)
[演示实验]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小心地吹气,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以及从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思维能力。通过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以直观的实验现象为引导,突破Na2O2与CO2的反应的教学难点,同时加深对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O2来源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新应用一]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指导思考:性质→保存、应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的应急处理措施,促使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比较Na2O与Na2O2的相关性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比较的学习方法。
[思考]阅读苏打面包配方和油条的配方。为什么面包和油条用了小苏打后变得蓬松可口了呢?为什么用小苏打而不用苏打,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常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而不用Na2CO3?
[实验探究一](见教材第56页)
实验探究完毕后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得出初步的结论。
提供必需的实验用品,并强调实验的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填写探究学案。
(2)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提醒学生实验中药品用量要适量。
请同学汇报实验结果,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及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依据所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提升的能力,同时明确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创新应用二]为什么发酵粉常用小苏打而不用苏打?为什么常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而不用Na2CO3?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填写Na2CO3与NaHCO3的比较表,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知识。
[学生活动]从多角度来谈谈你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反思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学科核心思想,科学价值观以及对于化学和生活、社会的观念。
[板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Na2O2和Na2O
(1)Na2O + 2H2O == 2NaOH
Na2O + CO2 == Na2CO3
(2)2Na2O2 + 2H2O == 4NaOH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O2
2.Na2CO3和NaHCO3
(1)溶解性:Na2CO 3>NaHCO3
(2)碱性:Na2CO 3>NaHCO3
(3)热稳定性:Na2CO 3>NaHCO3
△
2NaHCO3=Na2CO3+H2O+CO2↑
(4)与酸反应的快慢:Na2CO 3<NaHCO3
【我的创新点】
1.Na2O2与H2O的反应产物让学生大胆去猜想,最后设计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2.通过“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两个实验,突破了传统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同时与日常生活反常的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兴趣。
3.性质→应用为线索,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促使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通过Na2O与Na2O2、Na2CO3与NaHCO3的比较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思考。
5.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谈谈你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