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机关作风 树立良好形象
发布时间:2024-11-02
发布时间:2024-11-02
转变机关作风 树立良好形象
按照县委,县学习时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县委办公室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各乡镇以及县直机关工委、县建设局、县经贸局等县直部门以及包联单位进行了调研。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全县机关作风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剖析了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全县机关作风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深入开展了十六大宣讲活动、“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学习教育等一系列上级统一部署的活动,并结合实际在全县机关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创新争先的作风、吃苦奉献的作风和廉洁从政的作风,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对照“三个代表”和“保持先进性”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借助于各种载体、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比较明显。
一是全县机关干部自觉加强学习,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得高。去年全县“保持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周
三、周五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委、党支部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自觉加强学习的风气更加浓厚,
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知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学习,干部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极大提高。
二是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机关工作纪律明显改善。各级各部门着眼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争创意识等六种意识。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和完善,使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更加具体,行为更加规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普遍将机关作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绝大多数单位建立起了签到签退、点名考勤制度;有的单位成立了工作检查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纪律考勤;有些单位作风和纪律建设情况与干部职工的工资、年终奖惩、评先树优挂钩,激发了机关内部管理活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县委办、县府办和县直机关工委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部门、单位的工作纪律和上下班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普遍感到,目前全县机关中迟到早退、空岗串岗等现象明显减少,机关工作纪律明显改善,全县形成了“抓好作风纪律,促进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更加扎实,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目前我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了制度化和经常化,农村“三个代表”
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后进村等活动等都深受群众欢迎。通过深入基层,一方面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去年我县暴雨涝灾期间,县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加深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使广大干部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基层的情况,了解到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县在农村推广实行的村务公开制度以及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的政务、厂务公开都以加强群众监督为出发点,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利益,强化了干部的宗旨观念和廉政意识。定点接待、村级事务零接待等制度的实行,使全县公务接待趋于规范,接待费用明显降低。
五是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几年来,我县大力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推行服务承诺和跟踪服务制度,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行政执法部门自觉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优良投资和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全县组织的一系列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群众先前反映的机关作风
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得到了较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对全县机关作风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但也必须看到,在全县机关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与加快全县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宗旨观念淡化,公仆意识不强。有些机关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公仆意识不强,服务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比较浓,未能从真正意义上,从思想境界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服务,为谁执法“的问题,怕担责任,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被动应付,深入基层不足,下企业时间少,调查研究、倾听意见和建议、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够,导致部分农村和职工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二是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些机关干部在工作上抱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态度,工作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缺乏开拓创新,求实奋进的精神和一股“闯”劲,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够,缺乏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工作上有畏难情绪,服务意识不到位。
三是办事拖拉,效率不高。有些机关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人好找了,但事情还是难办,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有的部门平时工作不求实效,协同配合意识不强,对涉及多部门的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有些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
现象仍有存在。
四是作风不实,纪律松弛。工作部署多,具体抓落实少;在实际工作中搞花架子,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有的怕触及问题和矛盾,不能主动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部门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上班无所事事,对自己权限内该做的事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对如何开拓工作新局面,不肯动脑筋,不愿闯新路。
五是办事透明度不高。少数部门和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不严。有的工作人员态度生硬、作风粗暴,缺乏人性化,违反法定程序。还有些部门和单位未能很好地坚持公开办事制度。
六是学习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干部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调查发现,许多机关干部对学习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相当一部分单位缺乏对学习的组织领导,学习制度流于形式,被动应付检查的多,主动系统学习的少。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善于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有的单位学习内容空洞、形式僵化,不联系实际,照本宣科、教条主义,致使干部职工不乐意接受,学习组织不起来。
七是工作纪律不够严明,服务承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从健全制度入手,但部分单位至今还未
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健全了工作制度和服务承诺,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去,制度和承诺对干部职工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如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签到签退制度,但不能根据考勤结果兑现奖惩,致使考勤制度形同虚设,单位职工我行我素,单位缺乏凝聚力,领导没有号召力。
三、思考和建议
加强全县的机关作风建设,必须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入手,将“科学发展”重要思想贯穿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章立制,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一)完善激励奖惩措施,努力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健全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长效的机关作风建设监督、评价、运行机制,通过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当前,应着重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创新三方面的制度:一是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所负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部门责权分明、各负其责的机关作风建设新格局。二是监督约束制度。即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机关干部的行为,靠制度管人。要加大督导力度,
把党内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干部下访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抓学风、抓班子、抓规范,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奖惩激励机制。将各级各部门、单位内每名同志的机关作风建设情况与其考核奖惩、评先树优相挂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选好载体,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实效。实践证明,借助载体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干部群众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易于接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全县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效,建议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行风评议”等活动,借助于这些载体,创新机关作风建设的形式,确保机关作风建设的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和典型推广力度,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的机关作风建设。
(三)着眼于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教育机关干部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标准,绝不能把部门和局部利益臵于群众利益之上。二是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推委扯皮等现象,在全县范围内树立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
作出表率,带头示范,铺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三是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在认真在“包联乡镇”、“包联社区”等活动上下功夫,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并以此作为密切干群关系、加强与群众联系的契机,指导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机关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