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发布时间:2024-11-02
发布时间:2024-11-02
自然辩证法纲要
第七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本章主要内容 科学抽象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
自然辩证法纲要
一、科学抽象 科学抽象 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现象的、次要的 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现象中 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科学抽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 运用 科学抽象的成果 科学概念、思想模型
自然辩证法纲要
1 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科学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 概念是建立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2)概念的形成 科学抽象的结果 抽取共同点 抽取本质属性 理想地复现对象 “数” “人” “质点”
抽象法
自然辩证法纲要
(3)科学概念的特征 可确定性 概念在逻辑上应具有可接受性。 例如:“同时性的相对性”
可检验性概念应具有实践上的可检验性。
自然辩证法纲要
2 思想模型 (1)思想模型的含义由认识主体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 化了的思想客体。 理想模型——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 既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具有某种 极限特征
自然辩证法纲要
(2)思想模型的认识功能思想模型是科学理论与现实原形间的中介, 科学认识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思想模型 解释功能 “原子结构模型”——元素的宏观性质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遗传现象 判据功能(检验有关原型知识的可靠性) 预见功能(创造性功能) “理想晶体”
自然辩证法纲要
(3)构造理想模型的意义 简化对象,突出主要矛盾 牛顿关于行星引力的研究 处理复杂对象 PV=RT (P+a)(V+b)=RT 有利于发现新质 “惯性原理”
自然辩证法纲要
3 理想实验方法(1)理想实验:
是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构造理想过程,并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2)理想实验的特点: 与实验具有类似的结构(对象、仪器、控制)
与实验有着原则的区别(思维活动,不能实现) 在假想实验条件下进行(但以真实实验为基础)
自然辩证法纲要
h斜面实验
h’ h”
h理想实验
自然辩证法纲要
“惯性定律标志着物理学的第一大进步,事实上是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它是
由考虑一个既没有摩擦力又没有任何外力作用而永远运动的物体的理想实验而
得来的。从这个例子以及后来的许多旁的例子中,我们认识到用思维来创造理
想实验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1962,
第158页)
自然辩证法纲要
A’
V
O’
B’
A
O同时性的相对性
B
自然辩证法纲要
a
f=ma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等效性
自然辩证法纲要
(3)理想实验的作用 对旧的概念、理论提出质疑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
提出新的概念和思想“同时性的相对性”
对实际中的实验有更深刻的认识“斜面实验” ;
“双生子佯谬”
自然辩证法纲要
二、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形式逻辑思维 静态思维(相对静止和质的稳定性) 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 辩证逻辑思维 动态思维(矛盾原则、联系发展原则) 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自然辩证法纲要
1 类比(1)类比方法(类比推理)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推断它们
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类似的逻辑思维方法。A 有a , b , c , d B 有a , b , c 则 B 可能有 d 由 A 到 B 的推理:“特殊—特殊”,“一般—一般”
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或统一性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以比较和联想为其基本环节 事物(形态、属性、结构、功能) 理论(原则、形式、方法、内容)
自然辩证法纲要
案例: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1924)光学:光波运动——最短光程原理(费尔玛原理) 光的量子性(爱因斯坦,1905)
光的本质——波粒二象性力学:质点运动——最小作用量原理(莫泊丢原理) 物质(粒子)的波动性? 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假说,1924(爱因斯坦的评价)
潜在中介物:假定有把类比对象统一起来的普遍定律已知的“特殊”——[假定的“一般”]——未知的“特殊” 波的粒子性——[任何物质均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波动性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拓展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