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时间:2025-04-09
时间:2025-04-09
12-5-19
设为首页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主办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芜湖市地图
网站首页
欢迎来到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网站信息动态政务公开规划公开政策法规公众参与机关党建文章搜索: 你现在的位置: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 规划公开 > 规划公示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7日08:49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前 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适应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形势、新局面,进一步统筹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经报省政府同意,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本轮规划编制先后开展了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规划纲要专家审查、规划方案征求市有关部门单位意见等一系列工作。2012年4月,省住建厅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组织召开了《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专家审查会。会议认为,规划紧紧围绕区域联动、全域统筹和拥江发展等主题开展研究,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有关内容合理,符合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会议原则通过了该方案。
为使本次规划成果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实际,保障公众参与规划制度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方案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2012年5月17日—6月15日
二、公示载体:
芜湖市政府网http://、芜湖城乡规划局网http://。
为更好的征求广大市民意见,方便广大市民了解规划,规划方案将于近期在鸠兹广场艺术展馆进行展示。
三、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1)电子邮件发送至:398660840@http://(电子邮件请注明“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标题)
(2)信件寄往:芜湖市政通路66号市城乡规划局A306室,邮编:241011,联系电话:0553-3821403,传真:0553-3821410,联系人:周工、潘工。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方案
主要内容
一、总则
1、规划期限
近期到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远景展望到X年。
2、规划范围
(1)市域
即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在内的芜湖市行政管理地辖范围,面积5988平方公里。
(2)市区
芜湖市区行政区划范围及无为县二坝镇和汤沟镇行政区划范围之和,总用地面积约为129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另将白茆镇(除黑沙洲、天然洲)纳入,总用地面积约1374平方公里。
二、总体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和职能
城市性质为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安徽省双核城市之一。
城市主要职能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安徽省双核城市之一。
2、城市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建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30年左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完全建立,全面实现现代化。
3、城市规划策略
(1)区域联动芜马同城,打造安徽省域核心
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群,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加快推动芜马都市圈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共同实现安徽省双核引领目标。
(2)自主创新加速转型,确立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五大服务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3)提升江南舞动江北,开启都市跨越篇章
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实施跨江发展,形成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拥江发展格局。突出综合集聚、高端引领,完善城市各组团服务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江湖溢彩山水同城,建设拥江活力之城
凸显“山水”、“文化”特色,本着显山露水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拥江魅力都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4、城市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2030年市域总人口530万左右,城镇人口450.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5%。市区(不含江北集中区,下同)城镇人口290万。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3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平方公里,市区城镇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
三、区域协调措施
1、构建宁合芜城市 …… 此处隐藏:46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