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冲刺密
时间:2025-04-17
时间:2025-04-17
目录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8)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33)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50)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65)
第1 页,共80 页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冲刺密
押题(一)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
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一、名词解释
1.问题一发现教学
【答案】问题一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便于因材施教。问题一发现教学的缺点是:不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要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知识,费时过多;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性研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2.德育的发展原则
【答案】德育的发展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进展的原则。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而且往往前后并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则必将削弱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范围扩大,通过书刊、影视接受的信息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加强学校对各力一面教育影响的控制和调节。贯彻发展性原则的要求是: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3.身心素质
【答案】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能力,是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机能能力。身体素质取决于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和内脏器官、神经系统机能调节状况。它是人们劳动、生活的物质基础,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项运动,既对某种素质发展有主要作用,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
第2 页,共80 页
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4.社会本位论
【答案】社会本位论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作教育的目的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德国的那托普和凯兴斯泰纳等。其基本主张是: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却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课程
【答案】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课程的编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教育行政人员、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专家,以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
6.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答案】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一种教 …… 此处隐藏:159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