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资阳市历史中考试题评价(2)

时间:2025-07-15

本次考试, 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体现了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通过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较准确反映了学生感知、积累和理解历史的状况,较准确地反映了教学的实际情况。

2、加大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考查识记能力的有16、17、18、19、20、21 、26、27、34(1)(2)、35(1)题;考查多层次、多方位的知识联系,分析比较、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的能力的有16、19、25、26、27、34(1)(2)、35、36题;考查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的有第20、23、24、34(3)、35、36题;考查史论结合的能力的有18、22、25、34(3)题;考查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第34(3)、35(2)至(5)、36题;考查运用初步的辩证史观和历史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的有35(3)(4)、36(3)。

3、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赋有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如:第17题从“旅游”引入,第19题“中共的革命历程”回顾,中共成立90周年热点联系;第23题涉及“改革开放问题”;第27题涉及“世界格局的演变问题”;第35题涉及“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日本核辐射问题)”;第36题涉及“中国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4、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占一定的比重,有利于促进学法和教法的转变,对教学有较强的导向性。

如:第34题第(3)问:“确定演讲主题名称”(2分);第35题第(4)问:举出科技的负面实例(2分);第36题第(2)(3)问: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一共8分。

5、融入了高考的的四项能力目标及要求,体现了选拔功能,为高中教学打下了一定基础。如20、21、23、24、25、27、35、36等题。

6、试题版面活泼,材料呈现形式多样,设问有亲切感,人文关怀浓厚。 如:17、24、35、36题的实物图片材料,20题诗图结合,23题的优美文字材料,34题的流程图示等。演讲会主题名称命名、写新闻、生活中的全球化事例等。

整套试题重基础,抓主干,将“三维目标”融入其中,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和选拔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套较好的试题。

2011年资阳市历史中考试题评价(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