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4-10-30
发布时间:2024-10-30
关于XX镇发展改革试点情况
汇 报
各位领导:
时值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启之年,适逢《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将XX县XX镇纳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首先感谢省、市各级各部门对XX镇发展的支持和信任,这既是给予我们加快发展的厚望,同时也深知肩身发展改革试点的潜在压力。根据安排,下面就XX县XX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概况
XX镇地处XX县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面积92.26平方公里,辖20个社区(村)153个居(村)民小组。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12万人;县城第四轮总规修编,建设规模近期按40平方公里30万人建设,中长期按100平方公里100万人的规模控制。辖区集聚全县城镇经济实体,现有规模企业11家、建筑企业6家、大型商场(超市)8家、私营小商铺2500余家、景区4个、公共娱乐场所85个,城北工业园区引资入驻企业34家。2011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6397.4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45.9万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9.8元;全年粮食产量900万公斤。
二、青龙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立足XX镇经济、政治、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 2004 1452号)查漏补缺、立足创新,于2011年9月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 2004 1452号)要求,书面呈报《关于将青龙镇列入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报告》。近年来,XX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突出建设“XX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主题,围绕“强基础、兴产业、抓增长、促稳定、保民生”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着力建设“一座城市”(XX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两种文化”(X文化,XX舞龙炸龙)、夯实“三项基础”(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础产业升级,基础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四大区域”(城中商贸活跃区、城南行政观光休闲区、城北高新产业核心区、城郊农特服务区),形成“五个中心”(区域性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全面优化社会服务,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使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XX构建XX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题,本着“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区域分明”的原则,编制完成了《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第四轮修编)和《城南新增面积控制性详细规划》、《XX县城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北
控制性详细规划》、《XX县玉溪河综合治理规划》、《XX县傩文化景区和风景旅游景区规划》、《铁路规划研究》、《XX县综合交通规划研究》、《XX县物流产业发展规划》、《XX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XX镇城镇总规修编》等发展规划。
(二)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扩大城镇容量。XX镇是XX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构建XXX铁路交通枢纽和区性中心城的载体,围绕XX的发展主题,全面启动城南新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容量,城南世纪大道和城南新区快车道已建成通车。
2、大力培育城镇经济。以城北工业园区建设载体,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城镇经济,已完成7平方公里核心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引资入驻企业34家。
3、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建设,全面完成镇区道路“白改黑”、供水扩建、污水处理、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和电网升级改造,建成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小建设,完成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启动玉溪河景观带、城北新农村、城南行政中心、客车站、五星级酒店、体育馆、文化广场、商贸城、大学城等重点工程。
4、加强城镇管理。规范城镇建设,严厉查处“两违”建设268户,有力惩治了乱搭乱建违法行为;以争创国家级文明卫生城镇为契机,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大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建设。
(三)探索试点行政体制改革
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科学设置机构,合理确定事权财权,探索试点行政机构改革,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社会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一是推行行政改革试点,将原有镇属机构整合为6个党政办事机构和9个事业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相关办、站(所)抽人分别组建便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大队,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镇综合执法能力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扩权强镇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扩权强镇试点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探索建立先行先试的体机制不健全,有待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受制传统思想束缚,先行试点工作难于广为接受,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思想意识基础上待观其效;城镇建设滞后、配套基础不完善等客观因素是近年突击的重点,但是在未获国家许可即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文件发布之前,城镇建设仍受传统体制机制制约,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低。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XX镇是德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XX构建XXX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载体。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更是XX建设XXX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攻坚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进一步明确了青龙镇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坚定了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步履。紧紧围绕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文件精神,我
们进一步抢抓各级各部门支持XX镇发展改革试点的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发展规划创新,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强化城镇产业功能,增加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结合镇情,积极探索促进XX镇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新途径,增强XX镇改革发展示范带动效应。
(一)成立领导机构。围绕XX镇“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组建XX镇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专人科学合理编制《XX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方案》报上级政府批复后启动实施。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文件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建立健全XX镇强权扩镇试点的体制机制。一是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二是正确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建立健全集体土地招标承包、租赁、拍卖和农村土地依法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土地向种养能手、种养大户合理有序流转。三是建立健全户籍准入制度。探索建立户籍准入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服务、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五是创新住房管理制度。结合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加大限购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六是创新人才培养机
制。发建立健全人才养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前来服务、创业。
(三)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政策给予我们的是发展的平台和机遇,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文件既是给予我们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是全镇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唯一选择。围绕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文件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力培育城镇经济。一是培育壮大工业企业。完善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引导扶持现有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延长产业链,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带动三产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城北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贯彻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构建“引凤筑巢”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求“借鸡生蛋”、互利双赢;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和拓展市场空间,培育壮大非公经济实体。二是扶持壮大特优农业产业,提升特优农业产业化水上平。在确保粮食产量900万公斤基础上,围绕蔬菜、经果、畜牧养殖等特优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提升特优农业产业化水上平。三是大力发第三产业。抢抓拟建“三高四铁一港口”交汇XX的交通优势,围绕《XX县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城北70米大道、XX二级路改造和XX至XX城际干道建设,大力培育集航运、公路、铁路物流于一体的物流产业,实现XX、XX、XX一体化发展,辐射带XX区域物流产业;搭乘《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培育旅游产业的机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业水平和档次,加快推进云海大酒店、城南商贸城、玉溪河景观带建设,加大旅游商品开发,结合枫香溪红
色文化、扶阳古城历史文、傩文化、泉口石林草场、洋山河等旅游资源,着力培育“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结合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严格执行房地产业建设用地审批权限,培育和引导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试点工作监测体系。一是强化统计职能,为发展改革试点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民主集中、集思广益,探索建立的体制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大发展改革试点工监测力度,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解决。
五、恳请上级支持的建议
先行试点就是要打破常规,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创新思维、制约发展,围绕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文件,为推动XX镇发展改革试点取得实效,特请求上级各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恳请国家进一步加大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民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建设投入的补助标准,解决交通、电力、工程性缺水等重大问题,支持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加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交通建设方面:拟建“三高四铁一港口”覆盖XX北地区高速公路、铁路的盲区,覆盖面广、带动性强。但因项目立项建设工作量大、审批程序复杂,恳请国家对XX高速公路,XX、XX铁路给予优先考虑和政策倾斜。城镇建设方面:XX省把XX纳入“十二五”全省培育发展的5个区域性重中等城市之一,意味着XX未来更要
加大扩城建市力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但因地方财力有限和受制用地指标约束,恳请国家对建设用地指标给予最大优惠,统筹总量平衡,优先安排发展改革试点镇供电、供水、路网、供水管网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水利建设方面:结合水利部、省政府在XX开展第二轮水利扶贫试点工作和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编制以水利为龙头的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建设,优先安排XX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市县级水利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专项资金及各种水利资金的补助力度,优先安排XX水库、县城供水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立项建设,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满足城镇扩容供水所需,确保饮水安全。电网建设方面:XX镇地处XX电网和XX电网的接点,规划构建连接XX与XX的电网枢纽,规划建设以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为支撑,220千伏变电站为骨架,110千伏变电站为辐射的供电网络,恳请国家予以支持。
(二)加大地方产业引导和扶持力度。XX一产基础薄弱、二产发展滞后、三产不强的整体现状抑制特色和优势凸显,恳请国家加大对地方产业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培育烤烟、蔬菜、畜牧、茶产业为主的基础性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优质烤烟、天麻等特优品牌,放宽烤烟限制性生产行业准则,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特优农产品质量;加大对科技扶贫种草养羊、生态茶产业、竹产业、生漆等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引导,培育和壮大畜产品、天麻、茶叶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在园区建设、商贸物流及配套设施建设上给予用地指标倾
斜和资金支持,着力构建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产业园区内每年产生的省级税收增量和项目建设用地省级规费,除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必须计提的以外,由市、县向省申请予以全额补助,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XX特色产业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林牧产品加工产业及高科技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安排工业化专项资金时给予重点倾斜。支持XX与金融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XX镇设立村镇银行、典当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三)取消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56条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国家支持安排在我县的项目,基本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30%左右的配套资金。鉴于县级财力困难,无力承担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恳请中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取消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
(四)加大对土地政策的支持力度,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给予倾斜;对因国家大中型水利
水电工程、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占用的耕地,占补指标由国家在全国平衡;同时给予XX镇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平衡。
(五)最大限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凡落户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鼓励类企业,前三年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新建设所涉及搬迁的困难农户,实行免征耕地占用税。延续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将城镇建设区内的土地出让收入上缴省级的10%,按“收支两条线”政策全额返还,用于弥补基础设施、征地、拆迁等相关支出。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恳请国家加大对XX镇金融支持,存款准备金率及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比例实行差别化管理的优惠政策;对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融资机构提供政策支持,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商业银行组建的准入条件,合理布局XX镇金融服务网点,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汇报完毕,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