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竞赛题1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选择填空
1、从安全角度区分电压的等级,( )伏以上为高压,( )伏以下为低压,( B )伏以下是安全电压。
A.220 220 42 B.250 250 36 C.380 380 24
2、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 C )标示牌。
A.“在此工作” B.“止步,高压危险” C.“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3、电气工作必须采取工作票制、工作票一式( C )份。
A.1 B.2 C.3
4、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 B )。
A.零线 B.火线 C.地线
5、防止触电事故通常可采取绝缘、防护( C )等技术措施。
A.密闭 B.连接 C.隔离
6、操作砂轮时,下列( A )是不安全的。
A.操作着站在砂轮的正面 B.使用前检查砂轮有无破裂和损伤
C.用力均匀磨消
7、所有机器的危险部分,应( C )来确保工作安全。
A.标上机器制造商名牌 B.涂上警示颜色 C.安装合适的安全防护装置
8、清理机械器具上的油污时应( C )。
A.用汽油洗刷 B.用压缩空气喷 C.用抹布擦净
9、在未做好下列( B )工作以前,千万不要开动机器。
A.通知主管 B. 检查过所有安全护罩是否安全可靠 C.机件擦洗
10、为防止有人上下起重机或在桥架上面工作时,司机盲目送电,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应安装( A )。
A.限位开关 B.安全开关 C.信号灯
11、对长形物体,若采用竖吊,则吊点应在( B )。
A.重心上 B.重心之上 C.重心之下
12、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距明火( B )米以外。
A.5 B.15 C.30
13、对于不易进行通风换气的缺氧作业场所,应采用(A)。
A.氧气呼吸器 B.空气呼吸器 C.过滤或面具
14、所谓缺氧环境,通常是指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低于( C )的环境。
A.14% B.16% C.18%
15、乙炔气瓶和氧气瓶的存放距离不得少于( C )。
A.1m B.1.5m C.2m
16、压力表的使用压力范围应不超过刻度极限的( B )。
A. 80~90% B. 40~50% C. 60~70%
17、氧气瓶使用后,瓶内必须留有剩余气体压力为( C )。
A.0.1MPa B.1MPa C.0.5MPa
18、氮气管道的颜色是( A )。
A. 浅黄色 B. 天兰色 C. 绿色
19、压缩空气管道的颜色应是( C )。
A. 深兰色 B. 红色 C. 银灰色
20、氧气瓶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距离不应小于( B )
A. 5m B. 10m C. 20m
选择填空
21、赵铁锁头脑聪明,体格健壮,因而被某厂招为合同工。入厂的当天还未经培训,即被车间主任安排到锅炉房顶岗作业。在锅炉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小赵错开阀门向锅炉注水,结果锅炉严重损坏,使该厂遭受了巨额经济损失。经调查,这是一起因违章作业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对此,( B )
A、赵铁锁要负法律责任 B、车间主任要负法律责任 C、二人均要负法律责任
22、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应由下列哪家部门直接受理。(D )
A、劳动部门 B、公安机关 C、法院 D、检察院
23、我国对安全电压上限值的规定是:( B )
A、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不得超过电流有效值50伏 B、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有效值50伏 C、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有效值42伏
24、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是:( C )
A、适用于高压不适用于低压 B、适用于低压不适用于高压 C、即适用于高压也适用低压
25、乙烯的爆炸极限是3~29%,乙醛的爆炸极限是4~57%,乙醇的爆炸极限是3.5~18%,乙醚的爆炸极限是18.5~36.5%。它们之中谁的爆炸危险性最大(B )
A、乙烯 B、乙醛 C、乙醇 D、乙醚
26、某厂食堂炊事员炸油饼时,油锅因过热起火。现场的甲、乙、丙三人都准备采取措施灭火。他们之中谁的方法最好(C )
A、甲准备用沙土封火 B、乙准备用水浇火 C、丙准备用锅盖盖住油锅
27、对企业发生的事故,坚持( B ) 原则进行 处理。
A.预防为主 B.三不放过 C.三同时
28、 应参加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的调查处理。( A)
A.工会组织 B.环保部门 C.财务部门
2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 A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A. 主要负责人 B. 总工程师
C. 安全主管 D.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
30. 以下不属于工伤保险的目的的是( C )。
A. 补偿 B. 抚恤
C. 赔偿 D. 安置
3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 B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 工作过程 B. 职业活动
C. 一切活动过程 D. 生产劳动
32.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D )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上一篇:企业网站建设优秀方案
下一篇:TGA 标准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