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第十一章外用膏剂

时间:2025-07-11

第十一章 外用膏 剂

2014-2-20

第一节 概述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1. 定义: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 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 的一类剂型。

广泛用于皮肤科与外科。 作用: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 作用,也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作用 。

2014-2-20

软膏剂:对皮肤有保护、滑润 及局部治疗作用。 2.分类 按基质:油脂性基质、乳剂型 基质和水溶性基质软膏。 按分散系统:溶液型、混悬型 软膏剂 和乳剂型软膏。 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 (1)铅硬膏:荆楚骨痛贴(黑) (2)橡胶膏剂: 硬膏剂 (3)巴布膏剂:九步消痛贴 平喘止咳贴 (4)透皮贴剂:东莨菪碱贴剂

芬太尼透皮贴剂

2014-2-20

硝酸甘油贴剂

2014-2-20

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

经皮传递系统(TDDS,TTS) 是一种经皮给药的新制剂 经皮肤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 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 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 防疾病的作用。

2014-2-20

(一)TTS的特点与发展

优点: ①血药水平稳定 ,减少毒副作用。 ②避免药物在胃肠道及肝首过作用, ③不必频繁给药。 缺点: ①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很多药物难以透过 ②起效慢(数小时) ③对皮肤刺激

发展: 第三代制剂研究重点之一,美国2002年

DDT销售收入380亿,TTS占10%

未来: TTS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

2014-2-20

(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机理

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药物通过皮肤 进入血液的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及 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

2014-2-20

1.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2014-2-20

2.经皮吸收途径:

完整表皮 药物 角质层、真皮

毛细血管 体循环 体循环

2014-2-20

皮肤附属器

药物 毛囊、皮脂腺、 汗腺

(二)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透皮吸收是一个复杂过程,一般主 要影响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基质 的组成,给药部位的特性。

2014-2-20

1.皮肤条件

( 1 )皮肤的部位:角质层的厚度、毛孔的多

少等与药物的穿透吸收有关系。

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

( 2)皮肤的状况: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药 物吸收速度大大增加,但引起疼痛、过敏等的 副作用也增加。

(3 )皮肤的温度与湿度:温度增加,吸收也 增加;皮肤湿度大,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合作用, 有利于吸收。

2014-2-20

2、药物性质

皮肤细胞具有类脂质特性,非极性强, 一般脂溶性药物比水溶性药物易穿透皮 肤,而组织液是极性的,因此既有一定 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的药物更易穿透。 分子量大于600的药物已较难透过角质层。

2014-2-20

3、基质性质


函-第十一章外用膏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