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土木工程毕业论文(4)
时间:2025-05-13
时间:2025-05-13
1.绪 论
1.1 工程背景
本项目为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占地面积约为960.96 m2,总建筑面积约为8811.84 m2;层高3.6m,平面尺寸为18.3m×52.0m。采用桩基础,室内地坪为±0.000m,室外内高差0.6m。
框架梁、柱、楼面、屋面板板均为现浇。 1.1.1 设计资料
1.1.1.1 气象资料
夏季最高气温42.3 C,冬季室外气温最低 9 C。
冻土深度25cm,基本风荷载W。=0.35kN/ m2;基本雪荷载为0.2 kN/ m2。
年降水量680mm。 1.1.1.2 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基土成因类型为冰水洪积层。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新近沉积层(第一层),粉质粘土,厚度0.5—1.0米,岩性特点,团粒状大孔结构,欠压密。
粉质粘土层(第二层),地质主要岩性为黄褐色分之粘土,硬塑状态,具有大孔结构,厚度约3.0米, qsk=35—40kPa。
粉质粘土层(第三层),地质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可塑状态,厚度3.5米, qsk=30—35kPa。
粉质粘土层(第四层),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硬塑状态,厚度未揭露,qsk=40—60kPa,qpk=1500—2000kPa。
不考虑地下水。 1.1.1.3 地基土指标
自然容重1.90g/cm2,液限25.5%,塑性指数9.1,空隙比0.683,计算强度150kp/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