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适合教师使用的各种文档。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教文育人,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挖掘文章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净化、陶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我仅就《骆驼赋》一课浅谈一下是怎样进行德育渗透的。
《赂驼赋》是一篇震撼人心,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作者借物喻人,通过对顽强坚忍的骆驼和英勇献身的驼工刻画,热情歌颂了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们。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在教学中,我分别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德育渗透。
1、从简介时代背景中进行德育渗透
本文叙述的是1954年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在简介这一内容时,我把事先搜集好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图片资料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在那个时代,我国石油工人都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讨论后得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二、在分析细节中进行渗透
本文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而是通过感人的细节展示人物美好的心灵,因此,在分析本文的主旨,把握人物形象时,我抓住细节描写分析这一环节,随机进行德育渗透,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时,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当骆驼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了起来,“迈着沉重但充满无限希望的驼步,一步步向勘探队走来时……”和他跪倒在地“紧紧地抱着队长的双腿”“失声大哭”那些细节,来充分感受驼工那金子般善良的爱心,通过对“他的上衣袋中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他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这个细节描写分析,了解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从中认识到小人物也有大境界。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震撼。
三、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骆驼赋》一文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紧扣主题,烘托了人物的心灵。如“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瀚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骆驼”和“远处绵延起伏的阿尔金山”“那被风沙撕裂的道道褶皱”““‘“苍苍戈壁,戈壁苍苍,只有沙砾,只有沙砾”——这些描写,在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分析其作用,通过讨论和点拨,得出这些环境描写暗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石油工人面临的困境,烘托出石油工人不怕困难和本文主人公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精神,从而渗透思想教育。
四、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本文内涵深刻,叙事生动,并于叙述中融入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容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我在本文教学中根据文章特色将指导朗读贯穿始终,尤其是抓住那些表现力很强的细节描写
上一篇: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力学课本答案 第一次课1学时(实际)
下一篇:岭南文化讨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