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思考题]
1.以实验结果为根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说明反射弧的几个组成部分。
答:1.环剥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的皮肤后用相同方法刺激趾端,屈反射消失,说明感受器是反射弧组成部分
2.利用普鲁卡因溶液处理坐骨神经干(抓或擦反应的传出神经和屈反射的传入神经),经过不同的时间之后,两反射均消失,说明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时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3.捣毁脊髓,反射消失,说明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必须。
4.显而易见地,肌肉是反射的效应器。综上所述,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分析颉抗肌交互抑制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原因:以同侧屈反射为例:同侧屈反射属于多元反射,其感受器为广大皮肤表面和其深部结构,传入神经在皮神经或肌神经中,当弱刺激作用脊蛙的脚趾时,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通过一个中间神经元的接替,再与脊髓传出神经元联系;期间支配屈肌的传出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伸肌(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产生交互抑制;神经元经两传出神经分别传送到同侧屈肌和同侧伸肌,引起屈肌收缩和伸肌舒张,产生相反的交互作用。在反射活动中协调起来。是肢体对损伤性刺激的屈曲反应。
意义:由于拮抗肌的相反相成的作用,反射性才能成为协调的动作,所以交互神经支配 是动作协调的机制
3、视力视野盲点的测试
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以能分辨空间二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对人来说,是用来检查视网膜中央凹精细视觉的分辨能力。临床规定,当能分辨二点间的最小视角为一分时(指这二点与相距5m远的眼所形成的视角),视力为1.0,这二点间的距离约为1.5mm,相当于视力表第10行字的每一笔划所间隔的距离。因此,在距视力表5m处能分辨第10行字,为正常视力。
(2)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3)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依据相似三角形
下一篇: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