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复习题·名词解释整理

发布时间:2024-10-23

名词解释

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用以反映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答: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系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答: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离开国境的商品总额为总出口额,进入国境的商品总额为总进口额,总贸易额在数量上等于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

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离开关境的商品总额为专门出口额,进入关境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总额为专门进口额,专门贸易等于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

答: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通过第三国转卖而成。即使商品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只要生产国与消费国未直接交易而是通过第三者转卖的,也属转口贸易。

间接贸易:指商品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时通过第三国转口的买卖。对生产国和消费国来说,这种买卖属于间接贸易,对第三国来说,也可称为转口贸易。

答: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商品与劳务的对外交换活动就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看,这种活动就是国际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狭义):国际服务贸易是各国或地区之间跨越国境的服务提供和接受。按照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广义):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答: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答: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产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并以世

界市场的形成为前提。

答: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所以贸易条件又叫“进出口交换比价”,简称“交换比价”。由于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种类繁多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因此通常用一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其公式为: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答:一国产品遭到另一国的贸易保障措施后转而大量向其他国家出口。

答:一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

P299面的表格

答:区域经济—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贸易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个区域性经济贸易联合体的过程。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彻底取消了在产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另外,成员国之间还规定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统一的限制政策,关税同盟外的商品不论进入哪个同盟内的成员国,都将被征收相同的关税税率。

共同市场:指除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移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在

1970年已接近此阶段。

答:绝对配额:是进口配额制的一种。进口国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在一定时期内规定一个最高限额,在最高限额内准予进口,超过这个最高限额则不准进口,在具体实施中分为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进口商配额三种。

进口附加税:指有些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进口税,往往还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进口税,这种额外加征的关税.就叫进口附加锐。它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其目的主要是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或对某个国家实行报复、歧视和制裁等。

进口最低限价制: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答:普遍优惠制下适用的进口关税。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该决议规定,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答:出口方银行直接想外国的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带条件就是提供的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山品,因而起到促进出口的作用,买方信贷也被称为约束性信贷。

答:外汇倾销:这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当一国贷币贬值后,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上外币标价,其价格将比以前降低,这样可以提高该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与此同时,对货币贬值国来说,其进口商品纳价格反而上涨了,从而可以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使货币贬值起到了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的双重作用。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手机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答:国民待遇条款是法律待遇条款的一种。它的基本要求是:缔约国的一方根据条约的规定,应将本国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权利和优惠扩及缔约国对方在本国境内的公民和法人。根据国民待遇原则,缔约国一方的公民和法人在缔约国另一方可以享有该国公民与法人同样的待遇。国民待遇适用的对象通常还包括船舶。

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含义是: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利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国对方。

答: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

答: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设备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答:是指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关税同盟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关税同盟国转为由同盟国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但如果同盟国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建不一定是世界上该产品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以前真假,消费开支加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答:技术性贸易壁垒(狭义)WTO《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包含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除狭义中所包含外,还包括卫生与植物卫生检验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未定,绿色规定等。这些规定往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理由而制定。有些规定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往往使国外商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销售的所用。一定条件下,即成为贸易壁垒。

答:进口替代:指在50年代到60年代提出的风行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外贸战略。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用国产商品去取代进口商品,从而减少进口,节约外汇,减少对国外的经济依附。平衡国际收支,实现本国工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这一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到60年代,进口替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又称出口导向,是发展中国家实行的一种外贸战略。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加速出口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多样化及其发展、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从60年代起,一些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就实行了出口替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结国对本国

或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引起了全世界的瞩日。

答:出门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

外国企业在其内进行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答: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的生产国(出口国)与消费国(进口国)就该项商品的价格、购销等问题.经过协商达成的政府间的多边协定。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国际贸易原理复习题·名词解释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