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3)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2014届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参考答案:
2.大小相等
3.刻度尺 重锤线 4.竖直 两侧 5.弹簧
6.弹性限度 自然竖直
⑵ 根据图线可以看出,当m ≤ 5.00×102 g = 0.5 kg时,标尺刻度x
与钩码质量m成一次函数关系,所以当F = mg ≤ 4.9 N范围内
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图线斜率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则k = 25 N/m.
2.答案:⑴ 刻度尺 ⑵ 弹簧的原长、悬挂钩码个数以及与弹力(外力)对应的弹簧长度 ⑶ 200 弹
簧自身有重力
解析:该实验探究的是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Δx的关系,故还需要测量长度的仪器即刻度尺.弹簧弹
力由二力平衡得到F = nmg,需要记录悬挂钩码个数;形变量为Δx = l′–l0,故需要测量弹簧原长
和弹力(外力)对应的弹簧长度.F - x图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k = Δ
F
Δx
= 200 N/m,图线不过原
例1 答案:① 竖直 ② 静止 L3 1 mm ③ Lx ④ 4.9 10
解析:① 为保证弹簧的形变只由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引起,所以弹簧轴线和刻度尺均应在竖直方向. ② 弹簧静止时,记录原长L0;表中的数据L3与其他数据有效位数不同,所以数据L3不规范,标准数据应读至cm位的后两位,最后一位应为估计值,精确至mm位,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 ③ 由题图知所挂砝码质量为0时,x为0,所以x = L1 – Lx.
④ 由胡克定律F = kΔx知,mg = k(L–Lx),即mg = kx,所以图线斜率即为劲度系数k = Δmg/Δx = (60 – 10) ×10-3×9.8/(12 – 2) ×10-2 N/m = 4.9 N/m.同理砝码盘质量m = (kLx – L0)/g = (4.9×27.35 – 25.35)×10-2/9.8 kg = 0.01 kg = 10 g.
变式1 答案:① 如图所示 ② 0.259(0.248 ~ 0.262)
解析:① 应使尽量多的点在同一直线上.② 由胡克定律F = kx,得k = ΔF/Δx.
例2 ⑴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⑵ 由ΔF = kΔx和由乙图可知:(30-10) = k×20×10-
2 所以k = 100 N/m,由乙图可知F = 20 N时,l = 10 cm = 0.1 m,所以20 = k(0.1 + 0.25 – l0),即l0 = 0.15 m.
⑶ 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弹簧与筒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的实验误差. 变式2 答案:⑴ 小于 ⑵ 乙 ⑶ 57 ~ 70 N/m ⑷ 见解析
解析:⑴ 因为橡皮绳在伸长后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所以同一橡皮绳的X加i小于X减i.
⑵ 由于橡皮绳的伸长与拉力大小(钩码个数)成正比,橡皮绳下端坐标(橡皮绳长度)应随钩码个数的增加线性增加,即每增加一个钩码,橡皮绳下端坐标值的增加相同,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同学的测量数据较符合这一要求.
⑶ 由所给数据得改变量如表所示.因甲同学所用橡皮绳已超过了弹性限度,故应选用乙同学数据作图.以乙同学数据作图得由图可得k乙 = 57~70 N/m.
⑷ 尽可能使弹簧的伸长量在弹性限度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
1.C
预测1 B;由题图可知,a的原长比b的短,在F等于0时,图线的截距表示原长,故选项A错误;图
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选项
B正确,选项C错误;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为一次函数关系,选项D错误.
1.A
2.⑴ 如图所示 ⑵ F = 2.5(L–5) N 3.答案:10 15
解析:当外力F = 0时,弹簧的长度即原长为L0 = 10 cm,图线的斜率就是
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 = 10.0-0
30-10
102 N/m = 50 N/m.
4.答案:⑴ 57.1 ⑵ 11.2
解析:⑴ 由表格数据知每增挂400 g钩码时,弹簧的平均伸长量是7.00 cm,由胡克定律,得弹簧
的劲度系数kF/Δx = 400×10-3×10 N/7.00×10-
2甲 = Δ m = 57.1 N/m.
⑵ 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 (58
–
2)×10×10-3×10 N/(80 – 30)×10-
2乙 = ΔF/Δx
m = 11.2
N/m.
5.⑴ 图线如图所示 ⑵ 弹簧的原长 ⑶ 42 N/m
下一篇:项目管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