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收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4-10-23
发布时间:2024-10-23
自考00061
国家税收名词解释
第一章 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税收的本质: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上缴利润: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上交国库的一部分企业纯收入。
国债:即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运用信用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货币财政发行: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的行为,称为“隐蔽的税收”。
罚没收入:罚款没收收入的简称,是指国家主管部门和机关(如公安、司法、工商、税务、海关、物价
等部门)对违反有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课处的罚款及没收财物的惩罚性措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费: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当事人提供某种劳务或某种资源的使用权,而向受益人收取的代价。 补偿基金:弥补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它是简单再生产赖以继续进行的保证。
积累基金: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前提。
消费基金包括劳动者及其家属的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部分,是社会再生产赖以进行的内在和外在前提
条件。
第二章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征税对象: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
税目:即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解决征税的计算问题。
税源: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自然人:在法律上形成的一个权利与义务的主体的普通人。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即: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实际税率是实纳税额与实际征税对象的比例,即实纳税额/实际征税对象数量。
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比关系。
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全累税率是累进税率的一种,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接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收。
超累税率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
之和为应纳税额。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纳税环节,就是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自考00061
减税是对应征税款减征其中一部分。
免税是对应征税款全部予叫免征。
起征点是税祛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
直接税是由纳税入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
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主要是对商品征收的各种税。
实物税足以实物形式交纳的税种。
货币税是以货币形式交纳的税种。
一般税,又称普通税,是用于国家一般经费,没有专门用途的税,这种税的收入由国家统一支配使用。 目的税.又称特别税,是具有专门用途的税。
定率税是国家事先在税法中按照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税率计征的税种。
配赋税是国家采取分摊税款办法征收的税种,即国家对某种税只规定应征税款总额,然后按照纳税人或
征税对象进行分摊,所以又叫摊派税。
税收要素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是税法构成要素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应有的职责和功能,具体说税收的职能就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它所
回答的是税收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指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即税收作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手段,能将一部分
社会产品由社会成员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
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指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即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同,必然改变国民收入在各
部门、各地区、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比例,改变利益分配格局,对经济产生影响。
税收作用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所具体表现出来的效果。
税收的微观作用机制,是指征税对纳税人所产生的效应,主要反映在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储蓄、
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征税导致了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从而产生对纳税人的影响。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行为相对于另一种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而产生的影响。 储蓄是把个人的经济资源转移到未来某个时期以便在未来得到满足的活动。
实际项目投资是指纳税人将闲置的资金用于工业、商业等行业的生产经营。
证券投资是指纳税人将闲置的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来实现投资的方式。
税收的宏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税收乘数,是指由于税收引起的国民经济的变化量同税收的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政策在经济恬动周期中能够自动地随着经济的波动而进行与经济的波动逆向调节
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税收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挤的波动而自
动地增加或减少,以此来达到缓和经济波动和“熨平”经济波动幅度的效果。
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
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考00061
第四章 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
合理的标准。
横向公平是指凡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相同的人应缴纳数量不同的税收。
“内在稳定器”作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稳定机制,它不需要政府随时作出判断和采取措
施,就能收到自行稳定经济的效果。
“相机抉择”作用,又称“人为稳定器”作用,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应采取灵活多变
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叉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
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
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
法治,即依法治税.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活动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办事。
第五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对国家征税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担水平。广义讲,是指社会
上各阶级、各阶层和各部门对于国家课税的负担;狭义讲,是指纳税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额。
宏观税负即全社会总税收负担。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和提供的劳务总和。
国民收入(NI)是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者新创造价值的总和,只包括新创造的或最终进入消费的产品和服
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率是指税收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是指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国民收入税收率是指税收总额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比。
中观税负即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
微观税负是指纳税人个体,如单个企业、农民、居民个人的税收负担。
企业税收负担率是指各种纳税总额占企业同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农业户税收负担率是指农业税税额占农业户农业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个人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实纳的税额占个人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交纳的税教,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
象。
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受者,即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法定归宿是税法上规定的应纳税款的承担者。
税负经济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
税收冲击,是指国家征税就会对纳税人产生的税收冲击。
前转又称顺转.指税负通过市场买卖,由卖方向买方转嫁,也就是指纳税人将其应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
自考00061
价格的方式于商品交易之时,顺利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前转是税负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后转又称为逆转,是指税负无法通过市场买卖前转给买方,而改为向后转嫁给上一环节的生产者或经营
者。
混转又称为散转,指纳税人所应承担的税负,一部分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使税收负担分散给许
多人负担。
消转又称转化,是指纳税人无法将税负前转、后转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
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由于承担税负而造成的损失在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由于这种形式是纳税人自己把税负“消化”掉了,故被称为消转。
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或税收偿本,是指将税收折入资本财产的价格之内,也就是说,当被课税的货
物出售时,其买者已将此货物以后所应纳的税款,从所买货物的价格中预先扣除,此后税款名义上虽由买者负担,实际上则仍由卖者负担。
商品的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的上升或下降的一定
比率,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
商品的供给弹性是指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序,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一
定比率,引起供给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
第六章 新中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现行税制是指我国现行正在使用的税种,具体内容包括各个税种的作用、立法精神、主要征收制度
以及新中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等。
利改税是指把原来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方法改为征税的办法。
第七章 流转税制
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税率计算的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是指当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随价支付的增值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按照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分别规定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或18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 消费型增值税: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购置的固定资产的已纳税款一次性全部扣除。收入型:只允许扣
除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值。
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甲类卷烟是指生产卷烟企业每大箱(五万支)销售价格(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在6410元
以上的卷烟。
营业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销售应税劳务或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又涉及增值税的货物,该行为为混合销售
行为。
兼营行为是指既经营应纳营业税的应税劳务项目又经营缴纳增值税的应税劳务项目或货物的行为。 关税是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过境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从外国经过该国国境,运往另一国的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财政关税: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为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而征收的关税。
自考00061
差别关税:对同一种进口货物,由于输出国家或生产国家不同,或输入情况不同而使用不同税率征收的
关税。
倾销是指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市场竞销,而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地已建立的某
项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
反补贴税是对直接或同接出口津贴或补贴的外国商品低于正常价格进口时所征收的比一般税率为高的加
重关税。
优惠关税:对待特定受惠国给予优惠待遇,使用比普通税率较低的优惠税率。
最惠国关税待遇:指在贸易互惠协定或条约中,如果使用最惠国条款,则互相给予最惠关税待遇。
关税壁垒是一个国家为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对一些商品,远远超过保护本国工业生产的需要,
制定税率极高的超保护关税。
船舶吨税是对我国港口的外籍船舶征收的一种税。
流转税制是以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含税价格就是计税价格中包含了税金在内,税金成为价格的组成部分,它等于成本、利润及税金之和。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已经激钠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八章 所得税制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我国境内企业(外商企业除外)的生产经营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所碍和其他所得。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制造业、采掘业、
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业、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经国务院、税务主管机关确认的所得;其他所得是指股息、利息、租金、转让各类产所得、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营业外所得等经国务院、税务主管机关确认的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指应纳税所得额,郎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人总额碱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
额。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的外资商投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境内外所得,
以及未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的外国企业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税种。
国际税收,是指由于对跨国所得征税而带来的有关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国际双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向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跨国所得进行的交叉重叠征税。
税收饶让:指居信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非居住国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
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属地税收管辖权是指按照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就是地域管辖权,或称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它认
定地域概念,对凡属本国居民或公民的一切应税收入、所得或财产,不论其来源或存在于本国领土疆域范围以内或以外,都要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我国的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分类课税制:是对纳税人的各项所得项目分别规定税率单独计算征收的制度。
综合课税制:是指个人全年各项所得,年终综合申报,减除法定扣除后的余额,接规定税率计征个人所
得税。
农业税是国家向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平均税率: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农业税的应纳税额的总和占全都常年产量的比例。
纳税人的适用税率是指每个纳税人应纳农业税的具体比例,也就是依率计征的税率。
自考00061
农业收入:是指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生产收入。
牧业税:是国家对牧业区,半农半牧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有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农业特产农业税:是国家向从事农业特产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农业税。
第九章 资源税制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矿产和盐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级差收入的一种税。
普遍征收是指对在我国境内开发,纳入资源征收范围的一切资源,征收资源税并且每一资源税应税产品
的所有开采或生产者要依法缴纳资源税。
级差调节就是运用资源税对因资源储存状况、开采条件,资源本身优劣、地理位置等客观存在的差别而
产生的资源级差收人,进行调节。
金属矿产品原矿是指纳税人开采后自用、销售的,用于直接入炉冶炼或作为主产品先人选精矿,制造人
工矿,再最终入炉冶炼的金属矿石原矿。
耕地占用税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占用农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税额
一次性征收的税种。
农用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等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地租是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超过生产费的余额,属于“利润”范畴。
土地评估价格是指由土地管理部门或房地产中介机构根据相同地段,同类土地售价综台评定的,并经当
地税务机关确认的价格。
资源税制是对自然资源征税的税种的总称。
级差资源税是国家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于资源条件的差别所取得的级差收入课征的
一种税。
一般资源税就是国家对国有资源,根据国家的需要,对某种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取得应税资源的
使用权而征收的一种税。
第十章 财产税制
房产税是指对城镇、工矿区的房产,向所有权人和承典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余值是房产税的计税依据足指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具体减除幅度,由省级人民政
府规定。
建制镇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
工矿区是指工商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建制镇标准,但尚未设立镇建制的大中
型工矿企业所在地。
契税是指在转移土地,房屋权属订立契约时,由承受人交纳的一种财产税。
房屋交换是指房屋住户、用户、所有人为了生活工作方便,相互之间交换房屋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的行为。 车船使用税是对行驶于我国境内的车船,按其种类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财产税制是指对纳税人所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总称。
一般财产税:对纳税人所有一切财产的综合征收。
个别财产税:是指将个人所有的土地、房屋,资本或其他财产的分别课征。
动态财产税:是指对财产的转移、变动进行的一次性课征。
自考00061
静态财产税:是对财产占有者的财产定期有征收,不管其财产的来源和未来的变化。
遗产税是就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财产额课征的一种税。
第十一章 行为税制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为了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对在我国境内从事固定资产投资行
为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商品房投资和其他固
定资产投资。
印花税是指对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行为税。
有合同性质的凭证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协议、契约、单据、确认书及其他各种名称的凭证。
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
记载资金的账簿是指载有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自有流动资金的总分类账簿,或专门设置的记载固定资产原
值和自有流动资金的账簿。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指以纳税人实交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三个税同时交纳
的一种行为税。
屠宰税是指对屠宰猪,羊,菜牛等牲畜的行为征收的一种行为税。
筵席税是指对在公共饮食营业场所举办筵席达到规定金额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特种消费行为税。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特定行为是指国家通过征税所要加以限制或监督的行为。
社会保险税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企业、职工、自由职业者支付或取得的工资课征的一种税。
证券交易税是指对我国境内发生证券交易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第十二章 中国现行税制综述
费改税:所谓费改税是指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各种“收费”改为税收,是一种整顿“预算外资
金”、规范政府收人机制的有效措施。
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及授权单位在行使国家管理职能过程中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国家意志和权
力的经济表现。
事业性收费:是指非盈利性的国家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其实质
是对服务性劳动的补偿。
第十三章 税收管理体制和分税制
税收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
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立税收制度的权限和执行税收制度的权限。
税收立法权:即制定和颁布税法的权限,如税收法律、条例、税则等基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税收的加征和减免权:即制定对税收加征或减免的规定以及纳税人依法加征和申请减免税的审批权限。 分税制全称“分税制财政体制”:是用划分各个税种归属和管理权的办法.适应各级政府财政需要的一种
财政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制度,它是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论确定的,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比较规范的办法。
自考00061
第十四章 税收征收管理
税收征收:就是执行税法,依法办理,依率计征,把应收的税额及时地、足额地纳入国库。
税收征管就是为了搞好征收,对纳税单位和个人进行经常的、必要的管理工作。
税务登记:它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规,对纳税人的开业,变动、歇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法定登记
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由若干具有一定格式而又相互
联系的账页组成。
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具体包括会计类凭证和完税凭证。
发票:是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取得的收付款凭证。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一定时期内应税项目及应纳税款的一项法定手
续。
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采取各种方法和办法,把分散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手中的税款,及
时足额地组织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税收保全措施:是税务机关为防止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转移、隐匿财产,收入、在纳税期满前依法采
取的防范税收流失的措施。
税务检查:是指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令政策、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查和监督纳税人和扣
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一种管理恬动。
专项稽查:是针对特定行业或某类纳税人进行的重点检查。
专案稽查:是根据举报或者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的个案检查。
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规定的代理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
各项行为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