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储氢碳纳米管的研究与现状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第23卷第1期(总第79期) 2006年1月 Vol.23,No.1(Sum79)
文章编号:1008-5580(2006)01-024-03
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李 鸽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 通过分析碳纳米管的独特结构与性能,同的储氢机理,介绍了储氢碳纳米管在航天、汽车、关键词 碳纳米管 储氢 纳米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 ,会安定。因此,和研究的课题。,但要充分利用氢能,必须解决储运和安全性问题。
料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单臂碳纳米管集结成束,束状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宏观形态的碳纳米管。在组合过程中,产生不同大小和尺度的孔径结构:纳米尺度的开口中空管腔(014~4nm)、管束中管间的狭长孔隙(约014nm)和管束之间形成的堆积孔
(约100nm)(对于多壁碳纳米管来说,一般只具有纳米级
1 氢能的存储
目前,氢气的储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将氢制成压缩气体或以液化气体形式储存,但这需要苛刻的条件而且使用不方便、不经济。(2)用金属氢化物化学储氢,但这些材料本身质量大、单位质量储氢小。(3)使用活性碳吸附,但要保持其对氢的物理吸附不但条件苛刻(液氮温度,
20MPa),而且吸附量小(不超过7%),不如汽油和柴油(约17%)。(4)碳纳米管储氢,与活性炭相比,碳纳米管具有
的中空管内腔和尺度较大的管间堆积孔)。
碳纳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特别是以离散状态存在的开口单壁碳纳米管,极限表面积可达2630m2/g(1g单石墨片层的比表面积),接近于超级活性炭。但实际上,由于碳纳米管往往成束存在,使一部分管外壁形成的表面位于管束之中,使比表面积减小。此外,纯度会影响比表面积的吸附,掺杂在碳纳米管中的催化剂颗料会大大降低吸附能力。
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纳米尺度孔隙,因而能储存较多的氢(可达919%),而且吸附速度快(数小时内完成),可在室温下进行;另外,解吸速度也快(数十分钟内完成),可直接获得氢气,使用方便。所以碳纳米管作为储氢材料是很有前途的。但价格较高,没有实现商业化。
3 碳纳米管储氢机理的探索
311 物理吸附
对于传统的物理吸附,当多孔固体的孔尺寸比气体分子直径稍大时,才会显示出最佳的吸附性能。此时,微孔的作用势叠加产生强交互作用而在半无限的平板上吸附气体。理想的氢气吸附剂应具有以下特征:(1)存在大量均匀的微孔。(2)少量的大孔。(3)高导热率。第一个特征可以保证常温吸附所需的吸附热。前两个特征可以保证吸附剂的内部孔容不被浪费。第三个特征用于控制热流量,以便在增强吸附热的基础上获得相对大的吸附量。显然,碳纳米管同时具有以上3个特征。
理论计算表明,碳纳米管(单壁)能够通过类似于纳米毛细作用将HF分子稳定在管腔中。分子尺度的微孔能吸附大量气体,因为这种材料的孔壁具有吸附势,能够增大气体密度。1997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Dillon和
Heben等人首次报道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氢气吸附性能。
2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CNTs,CarbonNanotubes)是一种主要由碳六边形(弯曲处为碳五边形和碳七边形)组成的单层或多层纳米管状材料。管的内径在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之间,长度可达微米量级。仅有一层石墨片层结构的单层管被称为单壁碳纳米管(SWNTs,Single-Walledcarbonnan
tubes),有多层石墨片层结构的多层管被称为多壁碳纳米
管(MWNTs,Multi-Walledcarbonnantubes)。单壁碳纳米管是碳纳米管的一种极限状态,管径较小,直径一般为1~
6nm,最小的直径大约为014nm,其结构中的缺陷不易存
在,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长度为几十纳米到微米,层数从
2~50不等,层间距约为0134nm。
作为吸附氢气的材料,碳纳米管既与传统的多孔碳材
他们使用温控脱附使氢气能够在单壁碳纳米管中凝聚,而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李鸽(1983-)女,四川成都人,同济大学大四学生;研究方向:材料科学。
储氢碳纳米管的研究与现状
第1期李鸽:储氢碳内米管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25
活性炭在同样条件下则没有显示出储氢能力。而且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的吸附能力更强。
的空间。未来的汽车必以氢能作为动力,传统的金属或合金储氢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跑500km的一辆汽车,储氢量需6%,而今的金属储氢只能达到1%~2%,但碳纳米管则可能达到10%。氢燃料储存在碳纳米管中不仅既方便又安全,而且这种储氢方式是可逆的,氢气用完了可以再“充气”,把常温下看是体积很大的氢气方便地储存在体积不大碳纳米管中。氢燃料驱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实现绿色燃料驱动的主要发展方向。氢的燃烧有两种方式:热化学方式和电化学方式。,但因前者是在高温下释放能量,;后者是在常,、室温放氢的方法研究了电
312 电化学吸附
气体在碳纳米管中物理吸附的驱动力是压力或者是低温,而电化学吸附的驱动力是电势。用电弧法制备的产物中包含直径为017~112nm的单壁碳纳米管,将它们与铜粉或金粉以1:4的质量比混合并压制成电极。虽然单壁碳纳米管电极的动力学特性较 …… 此处隐藏:30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项目评估 第四章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