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综合实习报告 2(4)

时间:2025-07-09

得地层遭受严重破坏和强烈的变质。侵入岩是本岛分布面积最广的岩浆岩,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均有,但以中、新生代喷出岩为主,主要分布在琼北和岛南地区,为玄武岩和安山岩—流纹岩,分别构成东西向玄武岩带和北东向安山岩—流纹岩带。海南岛由于受到不同时期的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不同方向的构造形迹,简而言之,海南岛的构造特征是本区漫长、复杂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本区地壳发展和演化的结果。它既明显地反映了各期的构造运动的强度、性质以及对本区地壳发展和演化的影响作用,又反映了本区地壳运动的过程、特征、性质以及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特点。

海南岛地层发育较全,除泥盆纪、侏罗纪尚无可靠证据外,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地层均有分布。但由于后期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破坏,不同时代的地层呈“岛状”展布,出露面积为626km²,占全岛总面积的19.6%。根据地层发育、沉积构造岩相及生物群组合以及构造运动的特征,海南岛可以以王五—文昌断裂、感城—万宁断裂为界,划分为三个地层分区:海口分区、五指山分区以及三亚分区。

海南岛白垩纪地层分布较广,有大小盆地10余个,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和东北部,较大的盆地有白沙、雷鸣、阳江、加来、文昌、昌江老阳地、三亚等,总面积达3250km²。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内陆盆地红色碎屑岩沉积,含植物、轮藻、介形类化石,总厚度大于2650m。符国祥对海南岛中生代红色盆地地层研究认为:海南岛中生代陆相红色盆地沉积,岩性为陆相沉积碎屑岩夹陆相火山岩,总厚

海南岛综合实习报告 2(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