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5-07-12

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文化现象;隐喻的本质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概念隐喻理论使人们对隐喻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将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已成为隐喻研究的一个趋势,也是外语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可以回溯到东西方几千年前的语言生活中,无论是苏格拉底的“教师产婆说”还是庄子的“鲲鹏逍遥游”,均体现了话语交际中的隐喻思维。然而,以往研究中的隐喻仅仅被看做是一种修辞手段。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在学术界掀起隐喻研究的高潮,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1]。在当今学界,对于隐喻研究已基本取得这样的共识: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正如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说:“人类思维过程主要是隐喻性,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以隐喻的形式构成和定义的,隐喻的语言表达之所以成为可能,完全是因为人的概念系统中存在着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因为人们总是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对待未知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形成一

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这种理论把隐喻从文学修辞格里解放出来,把它作为语言普遍现象来研究,使隐喻研究进入认知的范畴,从而更进一步揭示隐喻的本质特征和交际功能。本文从认知观的概念隐喻理论出发,从基本词汇、习语、文化导入和写作4个方面的教学出发探讨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认知观的概念隐喻理论

1.1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隐喻是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外一个概念域的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用喻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来说明两个领域互动关系的方向性,同时把两个领域之间的这种带方向性的互动称为“映射”(mapping)。隐喻的意义取决于喻源域的意义和结构特征。在隐喻的理解中,喻源域的结构被大规模、系统地转移到目标域中,并成为目标域的一部分,所以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意义。

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范畴,更属于思维范畴。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人们习惯于用一种更具体更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思维某种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例如,在“A THEORY IS A BUILDING.”这一概念隐喻中,“theory”和“building”分属两个不同的“语域”,“ building”是喻源域,“theory”是目标域,“building”的联想意义被映射到“theory”上,形成隐喻意义。根据交际双方的经验,“building”的联想意义可

大致定为;1)有根基,2)有框架,3)会坍塌。整个联想意义投射到主题“theory”上就获得3个相应的意义:1)有依据,2)有内在逻辑结构,3)会被击破。

1.2概念隐喻的分类

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即用一个类别概念结构来构造另一个类别的概念,是通过“结构映射”的方式把源概念映射到目标概念上。如:ARGUMENT IS WAR(争论是战争),TIME IS MONEY (时间是金钱)。争论和战争、时间和金钱本来分属不同的概念系统,通过结构映射,使人们看到它们的相似或类同的方面,因而抽象的词语通过隐喻而形象化了。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即用诸如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形成的一套概念系统,如:HAPPY IS UP(快乐是上),SAD IS DOWN (悲伤是下),MORE IS UP (数量多是上),LESS IS DOWN(数量少是下)等。这些方位都是人体直接经验的体现。“上”、“下”和它们的隐喻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以身体为参照点建立起来的,是人类共有的身体经验隐喻化的结果,因此不同的语言也有着大致类似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包括实体和物质隐喻(entity and substance metaphor)和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就是利用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感知的基本经验来理解那些抽象经验,如思想、观念、行为等。如:Inflation is an entity (通货膨胀是实体)。将通货膨胀

看作是一个实体,就有“通货膨胀正在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 Inflation is lowering our standard of living.)、“我们需要与通货膨胀作斗争”(We need to combat inflation)这样的表达。在这个实体化的过程中,抽象的经验被表达得具体形象生动。雷迪(Reddy, 1979)提出的著名的导管隐喻,也被称为容器隐喻,他把思想或意义看成是物体,语言是容器,交际是通过管道传送,比如:The concept was out of my reach.(我不理解那个概念),concept(概念)是说话人够不到的物体。容器隐喻建立的基础来自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事件、行动、活动和状态都可以看成是容器:可以是视觉领域、可以是有疆界的土地、可以是心理的感情状态、可以是进入或退出的比赛,等等。这种容器的普遍存在是容器隐喻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

1.3概念 …… 此处隐藏:480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