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试题

发布时间:2024-10-23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 名: 韩 勇 涛

单 位: 新密市职教中心

专 业: 生 物

考试科目:《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

考试分数:

2012 年 9 月 25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考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5小题共40分)

1、 举例说明你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答: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方面得到发展。

(一)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1)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包括好奇心、诚实(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合作、创造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

(2)科学的世界观体现科学家对科学的一些基本的信念和态度。

(二)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1)科学探究不是仅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

(2)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

散性思维等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

生物学课程对学生进行 STS 的教育,目的在于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仅限于科学知识本身,也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生物学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也是生物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

2、 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答: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是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和教学技术的综合。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应包含如下步骤: 第一、 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第二、 分析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第三、设计教学内容,即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教学预期目标)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第四、设计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设计,主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并提供学习指导。

第五、设计教学评价,即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之上。

3、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意味着什么?

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科学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有点:

(1)突破学课程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2)注重学生的学,强调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拓展评价功能,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推进使学生振奋精神,以一种登山者的姿态投身科学 探究活动,也使学生越来越乐观自信,朝气蓬勃,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4、试述学生成长记录袋(档案夹)的要点及你对此有何评价。

答: 学生学业档案袋也称学生成长记录袋,是用以显示学生学习成就、

进步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汇集。它能记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因而是评价学生发展水平、进步、努力、反省与改进的理想方式。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不是各种资料合在一起的“大杂烩”,而是在学

习过程中生成的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自定的作品;既可以是与他人合作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作品;既可以是学生思维活动记录的结果(如科学小报、原创性假设、科学小论文等),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产生的成果(如观察日记,一项长期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小发明小制作等)。

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技能、兴趣、学习方法和态度、自主性与独立性等),并提出响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一、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切忌一般化

“记录”并非为记录而记录,“记录”的目地是为评价提供足够的证据。同样,“评价”

也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内容一般化也会招致整个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失败。

二、成长记录袋的互评切忌出现学生相互“挑错”和“指责”

档案评价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在制定评价标

准时,也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对标准的理解。对评价标准,教师应向学生

作充分的解释,或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价的标准,学生只有认可这个标准,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评价。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应防止它带给教师和学生过重的压力。

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是因为,学生处在动态之

中,而且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并不是一两次就能准

确地评价好。

5、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

答: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看成忠实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本身看作是一个变化过程;创生取向则认为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显然,忠实取向强调预设,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强调生成。从课程实施的取向维度来看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视野就变得开阔了。

相对于传统的忠实取向,新课程更强调创生取向。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用哪一种实施取向,却要取决于众多因素:如课程目标和内容性质、学生认知

基础、教学活动的进程等,不能绝对地强调一种取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三种取向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维度不可分割一样,统一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互动中取得最优效果。

这三种取向不可分割,统一于课堂教学中,不能说谁轻谁重;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到底能如何把握三者的取舍?我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1)教材对课标的反映程度及其编写质量高度;(2)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准,如其领悟课标程度;(3)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水平;(4)学生的自身身心发展水平。如何把握三者的火侯还真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从中学生物新教材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典型的探究活动,并以此为例,分析说明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哪些环节?你对新课程倡导开展探究教学是怎样理解的?

答:教材中探究活动:生殖的类型,

探究过程:

一、学生活动设计及学法指导

教师以自主探究、目标导学法为主,结合学生自主训练,让学生自学并阅读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自主性的回答学习目标中的知识教学点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自读、讨论、整理、归纳、比较、分类。

二、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不同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殖场景,让学生感知不同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殖状况,理解生物的种类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灭绝,是因为生物体具有生殖和发育的作用。

(二)指示方法,依标导学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习目标的知识教学点及重、难点突破提示,以简明扼要的提纲及图片的方式投放在银幕上,并讲清阅读思考的要求,根据学习情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三)明了学情,反馈点拨

将投影列表所提出的问题全面反馈,在反馈过程中要特别回答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课堂生成的问题,需要特别点拨。例如: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②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③什么是卵式生殖?什么是精子和卵细胞?什么叫合子(受精卵)? 等等。

(四)研讨学习,自主训练

待老师重点强调有关问题后,分发分层次训练题。学生按要求做分层次训练时,老师巡回了解学情,并适时指导,尤其是审题的重要性。一定时间后,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训练题答案投放在银幕上,便于学生及时纠正反馈。

(五)强化小结,巩固应用

让学生自主小结后,老师将下列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投放在银幕上并作强调:①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四种。虽然生殖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

体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主要是配子生殖,它必须经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配子生殖中最高级的生殖方式是——卵式生殖。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过渡。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2、生物学教师应如何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实施生物教学?

答:生物科学内容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和一般研究方法。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很多生物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果适当的运用本地资源,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现以初中生物《鱼》一节的教学为例,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探究性教学,不但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

课前,启发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小河里,鱼塘观察自然状态下的鱼的游泳和生活习性,并仔细观察鱼的外形,游泳时各种鳍的动作。它在向前、上浮、下潜、转弯以及停留在一定水层时,胸鳍分别是怎样摆动的?接着组织学生解剖鲫鱼,探究鲫鱼形态结构。鼓励学生调查附近养鱼的情况,并帮助渔民改造渔塘、提高养鱼技术,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即掌握了一些生物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使学生偿到了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以前一提到研究性学习,我们总认为就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或

者是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或者是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学习,这些确实是研究性学习的行业有效的办法。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鼓励学生课外去完成实验和研究。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利用本地资源创设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就是在课程目标下,以构建主义为指导,形成生物知识和原理的有关实验过程提供给学生,或者把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生的一些相关活动提供给学生,使学生类似在真实情景下感悟知识,进一步去构建知识,以达到帮助学生迅速布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克服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学种子萌发一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大豆种子萌发全过程,我让同学们提前一周用一广口瓶,装上半瓶细沙,定期浇水,贴壁每天放一粒大豆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这样可以看到大豆种子萌发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用本地资源创设情景教学。

三、应用题:(从1、2两题中任选其一,共20分)

1、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位中学生物教师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中“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设计的探究教学活动方案。请仔细阅读,并依据新课标对

答:

2、案例分析:以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请仔细阅读,并依据新课标对这个教学设计做出你的分析和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的奥秘的过程”。在“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还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有独到的研究方法,有缜密的思考,有严谨的推理,并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本节的教学目标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研究教科书“问题探讨”中的问题,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 引导学生活动:画减数分裂示意图(染色体上标注基因) → 引导学生活动:根据图示表述自己所发现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假说 → 教师介绍摩尔根实验,引导学生就实验提出问题并解答(或教师设问,学生解答),从而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 学生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 → 总

介绍萨顿其人及其假说, 使学生获得科学结论, 提示假说是需要证明的。 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利用板书介绍摩尔根的研 提出实验现象,为学生 听讲、阅读。 究。 探究做准备。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作答。如果学生的学习有 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 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 经过分析、推理,培养 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 学习能力,认同基因在 染色体上。 什么? 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 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 关? 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 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 教师的引导提问) 、思考、讨论、 因用字母 W 表示,而且它 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位于 X 染色体上,你能用 基因 W 和 X 染色体写出摩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 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 像力。 的遗传图解吗? 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 培 养 设 计 实 验 的 能 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 力。 遗传? 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 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 么?如何设计? 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 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听讲。 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的研究成果。 线性排列。 用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获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引导、帮助、肯定。 得科学知识。 律。 尝试归纳本节所学:运用类比推 理的方法研究了基因与染色体的 关系;获得了与萨顿假说相似的 发现;通过对摩尔根实验的剖析 培养归纳总结的学习能 和解释, 确认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引导、帮助学生总结。 力,增强自信心。 运用所学的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 知识对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做了 解释;通过画减数分裂图,写遗 传图解巩固以前所学。 课后运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进行技能训练,培养自 布置作业。 推断基因与 DNA

长链的关系。 学能力。 听讲。

答:1、灵活处理教材:首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的承上启下,把前面所学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作为问题探讨,通过类比推理,猜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其次,本节课补充了 “摩尔根的果蝇的测交”内容,这有利基本知识目标的达到成,也理清了摩尔根实验验证的逻辑顺序;由于补充了内容,上课时间很紧,故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的“技能训练”安排到课后练习完成。最后是教材内容的整合: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了一道回顾科学史的练习。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学生不仅把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了,而且对整个有关“基因”的研究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整体的认识,使学生对科学家们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从科学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我认为是有新意和能体现课标新理念的地方,同是也是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做法,

2、精心设置问题: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方能作答,从而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

3、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本节课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那就是让学生根据摩尔根的假说写出图解解释实验现象。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下面自己写出图解,同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共同完成一个图解,这两个学生写完后,其他的学生也基本上完成了图解,教师然后请大家就该小组的图解进行点评和分析。教学证明,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写图解的过程,又从别人的图解中发现一些与自己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利用学生的图解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根据新课程理念,重点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萨顿和摩尔根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们经过缜密设计、严谨思考,并最终得出科学结论的独到研究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转换解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探究科学之旅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研究生课程《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