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实验题分类集锦
发布时间:2024-10-18
发布时间:2024-10-18
中考化学综合实验题分类集锦
一、含量测定类实验题
1. 某学习小组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⑴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⑵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
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
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
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
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 B. 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⑸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g,则锌的质量分数
为 ;
⑹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受影响”)。
2.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
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
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
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
为 。
3.“钾泻盐”的化学式为MgSO4·KCl·xH2O,是一种制取钾肥的重要原料,它溶于水得到KCl与MgSO4的
混合溶液。某化学活动小组为了测定“钾泻盐”中KCl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方案 比较合理,理由是 。
(2)请选择上述方案中的数据,计算24.85g钾泻盐样品中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3)请选择上述方案中的数据,计算24.85g钾泻盐样品中K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4.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
装置已略去):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和水;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
的玻璃管);④由A向B中滴加试剂至过量;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
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⑥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
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1)A仪器的名称为 ▲ ;
(2)B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 ;
(4)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 ;
(5)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
▲ ;
(6)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 ;
(7)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 ;理由是 ▲ 。
5.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
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
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E中的现象是 ,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
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xH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 填“偏小”、
“ 偏大”或“无影响” )
6.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实验目的]测定某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支撑]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
游离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3C等);硅、锰、磷、硫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这些物质通常都
不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生铁样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可称量物质的质量差。
[实验过程](1)取一只烧杯,称得其质量为70.4g,加入一定量生铁样品碎屑,称得烧杯和样品的总质
量为102.4g;(2)向盛有生铁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中不再产生气泡,再
加入少量稀硫酸以确保过量,测得共用去稀硫酸247.3g;(3)静置,称量。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
质量为348.7g。
[数据处理]计算该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1)实验称量时称量物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选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稀硫酸要过量的原因是 ;
(3)经质检部门精确测定,该样品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95.2%。假设没有与硫酸反应的铁都以Fe3C形
式存在,则样品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 。
7.南京某中学学习小组考察过溶洞后,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而惊叹,决定设计和实施简单
的实验——模拟溶洞的“形成”。从教材上查得如下资料: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
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
=Ca(HCO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
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 + CO2↑+H2O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透时,水
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
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石柱
(1)他们设计并完成了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其实验过程如左下图,试回答:
实现转化①需要通人足量的气体A,A的化学式是 ;B溶液中溶质 的化学式
是 ;实现转化②,通常采用的基本操作方法是 。
(2)他们用采集的石灰岩样品进行相关实验。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
20.00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进行下列测定(如 图1),经
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如图2)。
①图l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和 。
②由图2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 ,
其反应速率越 。
③试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8.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
(若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小组讨论】观点Ⅰ: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观点Ⅱ: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
合物
【实验设计】甲方案
Ⅰ 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
钠的质量分数。
Ⅱ 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白色沉淀10.00g
Ⅲ 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Ⅳ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
Ⅰ 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 g),求出碳酸
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 实验结论:
(1)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
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
(2)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时,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实验评价】误差分析:(1)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
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2)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
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__(填写“偏大”、 “偏小”或“不变”)。
【交流反思】
(1)实验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方案实验操作中,对沉淀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3)乙方案中,需用一定质量的19.6﹪的稀硫酸。现有一瓶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配制乙
方案中实验所用稀硫酸,至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填写含字母的表达式)。浓硫酸稀释
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9.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
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理由
是 。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粗产品含量测定】
Na2CO3含量的测定: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 十HC1 = NaCl十CO2↑十H2O。
(2)操作步骤: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
量G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
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0. 48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 ,B装置的作用是 ,
H装置的作用是 。
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事实上10.0g
粗产品只能产生0.44g CO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0. 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
因(假设操作均正确) 。
(4)数据计算根据正确值0.44g可求得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NaOH含量的测定:该小组同学又另取10.0g粗产品,逐滴加入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
盐酸的质量为36. 5g.放出CO2 0.44g(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求原粗产品中NaOH的质量分
数。(写出计算过程)
10.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下面是对铁的腐蚀条件及铁锈组成
的探究。
问题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课本实验中,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改进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C导管接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
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甲装置中现象: ,MnO2的作用: 。
(3)4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D中铁丝依然光亮。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主
要与 和 有关。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 。
问题二:测定铁锈的组成
铁锈的成分主要为Fe2O3·H2O,还含有少量的FeCO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锈铁钉的组成。
取一高度腐蚀的干燥铁钉(含有少量铁),称其质量为20.08 g,在N2氛围中,充分加热到质量不再减
少。该过程中仅考虑发生:Fe2O3·H2O == Fe2O3+H2O↑,FeCO3==FeO+CO2↑,且不需要考虑装置中空气△ △ 对本实验的影响。(碱石灰成分:CaO和NaOH固体混合物。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Fe2O3·H2O 178, FeCO3
116)
(1)若反应前后称得C装置总质量分别为100.00 g和102.24 g,则反应生成的CO2和水蒸气的总质
量为 g,D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2)仅有上述实验数据,无法计算组成,若在B、C之间增加一套装置即可完成,则装置名称和药品
为 、 。
(3)经过改进后,测得m(H2O)=1.80 g,m(CO2)=0.44 g,请计算锈铁钉的组成。
①锈铁钉中Fe2O3·H2O的质量= g。
②锈铁钉中FeCO3的质量= g。
③锈铁钉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
(4)将20.08 g该锈铁钉溶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是否有H2?(填“有”或
“无”),请通过计算说明。(假设铁在H2SO4 和Fe2(SO4)3 混合溶液中先发生的反应为:
Fe+Fe2(SO4)3═3FeSO4,Fe2(SO4)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计算过程】
11.我国青海湖采集的天然碱样品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最简整数比)。小红同学
为测定其组成,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1、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分解;2、2NaHCO3 Na2CO3↑ +CO2 ↑ +H2O
3、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一)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
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E、F的质量。
(二)问题探究:
(1) E中的药品为 ,E的作用是 。C、F、G中装有碱石灰(CaO
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则C的作用是 ,F的作用是 ,G的作
用是 。
(2)实验步骤②与③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若不进行步骤⑤的操作,则所测得
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
缓的目的是 。 .
(3)据右表,16.6g天然碱中结晶水的质量为 g,,Na2CO3的质量为 g,该天然碱的化
学式中a:b:c= 。
2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
高20 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
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c.将过量的铜
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
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
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
则该溶液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3.龙海实验学校初三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钙,并探究其化学式(实
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 。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
后,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x2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如上计算得到的x 3(填写“>”、“=”、“<”),判断依据
是: 。
14.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下图所示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
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用品:
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浓硫酸等。
(
(四)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用含、1、2的代数式表示)
(五)问题和讨论: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C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
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C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
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在B与C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是 ,其中盛放的药品是 。
15.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
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略去),实验在常温、101kPa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
饱和CO2水溶液至瓶颈处;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
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CO2水溶液220mL。
(1)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CO2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实验步骤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在常温、101kPa下CO2的密度为1.8g/L;CO2
的体积等于排出的CO2水溶液的体积)。
(6)用上述装置不能测定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测定硫酸铵和氯化铵混合物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
验:
(1)实验时,甲同学使用硝酸银溶液作试剂A,乙同学选用氯化钡溶液作试剂A。其中所选择的试剂A
不合理的是_______同学。
(2)以下都是指正确使用试剂A时进行的实验:①为进行称量、溶解、反应、过滤、洗涤沉淀的各项
操作,准备了以下仪器:托盘天平与砝码、烧杯、过滤器、铁架台及附件、胶头滴管、量筒。其中还
缺少的一件必备仪器是___________。
②简述判断沉淀B是否洗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W g,沉淀质量为mg则氯化铵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④若过滤所得沉淀未经洗涤即烘干称重,测得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
17.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2H2O2
2H2O+ 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
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如左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 g二氧化锰,
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
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
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 mL的量筒。
18.某同学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制作了一套如图装置,用该装置对粗锌样品进行实验。请你帮助完
成下列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测定粗锌的纯度。
(2)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药水瓶、铜网、铜丝、饮料瓶
药品:粗锌、稀盐酸、碱石灰(CaO和NaOH)
(3) 实验步骤:
① 称量10.0g粗锌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总质量为120.0g。
② 将铜网插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反应完全后,称得装置总质量为119.8g,则产生H2的质量为________g,粗锌的纯度为
___________。
(4) 问题探究:(说明:不考虑空气中CO2和H2O对实验的影响。)
① 该实验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去掉碱石灰,
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 若只将粗锌换成石灰石,原实施方案能否用于石灰石样品的测定________(填“能”或“不
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把气体x由注射器A
缓慢地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①实验前B管及CuO的质量为21.32g,实验后B管及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1.16 g。②C试管中收集
到的物质经过电解可得H2和O2。在D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是N2。③经分析知道,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
(1)C管中收集的液体的化学式是____,写出该物质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管中的现象为____;
(3)B管反应前后减小的质量为____g,这部分的质量是CuO失去的____ (写名称,下同)元素的质量;
可推知跟该元素结合的另一元素____的质量为____g;
(4)写出化合物x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利用干燥而纯净的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质量组成,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完全反应后其
实验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列。
(2)装置B的作用是 ,
装置E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填空(每空均须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
生成水的质量为 ,
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
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
2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Na2CO3+H2SO4 = Na2SO4 + H2O + CO2↑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
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
⑧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C。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2)。(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
⑧计算。
⑴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是 ,干燥管C
的作用是 ,E装置的作用是 。步骤③中鼓气的目的
是 ;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 ;本实验能否同时省略③、⑥
两个步骤? ,原因是 。
⑵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5g,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分液漏斗F中至少要盛放10%的稀硫酸(密度为
1.07g/mL) mL,若m1为51.20g,m2为53.1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522.欲在室温和1.01×10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
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连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小写字母)。
⑶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①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C 中水
的体积(若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mL);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
称量(假设其质量为mg ),并将其投入试管B 中;③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
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原子量数据(填偏高、偏低
和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原子量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CO和O2在有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很容易发生下列反应:
2CO + O2 2CO2又已知标准状况下22.4mLCO2与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作用可生成CaCO3100mg。现
针筒内贮有200mLCO2、CO、O2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假设其中CO2为xmL,CO为ymL,其余为O2
(足量)。某校初三化学实验小组利用以下实验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混合气体中各
气体的体积:
⑴从针筒压出的气体,从左到右流过的装置连接顺序应该是( 用A、B、C、D 表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吸收瓶C 和D中所盛的吸收溶液是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所盛的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完毕,在装置B的量筒中液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mL。(用含x、y的式子表示)。
⑷在⑴装置中,从左数第一个吸收瓶中产生的CaCO3的质量约为_________mg,第二个吸收瓶产生的
沉淀质量约为______mg。(用含x、y的式子表示)。
⑸如果第一个吸收瓶[在⑴装置]中得到200mgCaCO3沉淀,第二个吸收瓶得到150毫克沉淀,则原混
合气体中含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含O2的体积为______mL。
二、 探究类实验题
1.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
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
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C中的现象为 。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设固体的组成为
aCu(OH)2 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
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A B、C 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 ; CD段: ;
(7)通过计算可得: a:b= 。
(8)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
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
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
是 ;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
2-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可以使酚酞试
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
--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3.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
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原理】(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
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 钙溶液呈中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5.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
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
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
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
碱,理由是 。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
(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
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
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
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
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
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
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
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
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
是: 、 。
7.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
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 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说明铁燃烧时
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1)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
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
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8.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Ⅱ.H2S
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 ;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若要进一步验证
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 ,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 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 ,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为了进一步确
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
有 、 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
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9.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
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 Fe(OH)3 ④是
Fe2O3 、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 、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 、Fe(OH)3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