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切换算法16bit排序详细说明(GSM)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华为切换算法16bit排序详细说明
1 切换目的 ........................................................................................................................... 2
2 16BIT算法介绍 ............................................................................................................... 2
2.1 起始状态 ................................................................................................................... 2
2.2 M准则 ....................................................................................................................... 2
2.3 K准则 ........................................................................................................................ 2
3 16BIT算法分析 ............................................................................................................... 5
3.1 影响各个调整位的相关参数 ..................................................................................... 5
3.2 从调整位对各类正常切换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分析 ................................................... 5
3.2.1 ***第14位层间调整位 .................................................................................... 5
3.2.2 第13、12位共MSC/BSC调整位 ...................................................................... 6
3.2.3 第11位负荷调整位 .......................................................................................... 7
3.2.4 第9/10位小区所在层调整位 ........................................................................... 7
3.2.5 第5~8位小区优先级调整位 ........................................................................... 7
3.2.6 第4位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位......................................................................... 7
1 切换目的
切换作为无线链路的重要控制手段,能够保持MS在穿越不同的蜂窝小区时通话的连续性,减小掉话率,并能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
切换条件
u 源小区与目标小区有邻区关系
u 满足切换判决
u 16bit排序(紧急切换中,目标小区不需要排序优先于源小区;正常切换中,目标小区
必须排序排在第一)
2 16bit算法介绍
排序结果是16个2进制数组成的数值,服务小区与邻小区都有各自的排序结果,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排队越靠前。
2.1 起始状态
如上所示:理想状态下,服务小区及邻区在16Bit排序前,所有位数都是置1的,也就是说排
序前,所有相关小区排序都是相同的。
2.2 M准则
也就是说,当服务小区与邻区足满足M准则时,排序开始了。
2.3 K准则
这是16Bit排序的前三位,按照电平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电平值越高,Bit位值越小,排序越靠前。
按照电平值的顺序,排序为小区N1>N2>S>N3>N4>N5,因此Bit数值为000,001,010,011, 100,101。
l 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比较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四位,按照相应的算法确定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数值确定。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除N1以外,其余邻区根据计算全部小于服务小区+切换磁 滞,也就是说全部置1,仅邻区1(N1)此位置0。
l 切换层级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十二、十三位,按照相应的设置确定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位数,根据小区切换参数设置及实际情况进行数值确定。 服务小区此两位全部为0;
相邻小区一旦打开该调整位,按照该小区所属BSC或MSC的情况进行计算:
u 与服务小区相同MSC/BSC,该位为:00
u 与服务小区相同MSC,不同BSC,该位为:01(上图的案例就是这种情况)
u 与服务小区不同MSC/BSC,该位为:11。
PS:该位设置容易引起大家误解,错误的认为只要存在不共BSC/MSC的邻区情况就应该打开此调整位。其实根据公司切换算法,很容易引发邻区高电平无法切换。原因就是该Bit位太靠前,一旦值为1,该小区排序会下降很多。
l 层间调整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十四位,按照
相应的设置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及需要调整的位数,根据小区切换参数设置及实际情况进行数值确定。
根据计算:邻区中仅邻区5(N5)计算结果小于接收电平,置1。其余小区全部置0。 当14位在置1时,相应的13-5Bit
位全部置0。
注:该Bit位的层间切换门限及磁滞为该服务小区(或邻区、外部小区)属性中的设置。 l 保留位: 这是16Bit排序的第十五、十六最后两位,按照相应的设置得到相关数值。
如上图所示:紫色区域为排序及需要调整的位数,根据小区切换参数设置及实际情况进行数值确定。
现网设置所有小区均为正常小区,因此第15位全部置0;
保留位默认为1,因此第16为全部置1。
l 最终排序:
如上图所示:服务小区排序最高。
邻区2在所有邻区中排序最高。
接收电平最高的N1(邻区1)排序为第四。
3 16bit算法分析
从上一节对于16bit算法的介绍可见,排序最终的结果为一组16位的2进制数,数值越小则排序越靠前。
据此分析发现,每个排序位置对排序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位越高的,对排序结果影响越大。
上一篇:如何防范建安企业四大环节涉税风险
下一篇: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招聘简章